褒姒:拱手江山讨你欢
作者:
安意如
分类:
精品阅读
子类:
国学·古风
        西周的太阳殒灭了,于她的一笑中。这样重,她却这样轻。
        历史中,总有些女子的作用,被刻意放大。
        姬宫湦和褒姒,无疑就是其中一对,或许,还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对。
        她不给他一个笑,却替他担了“祸水”之名。他偏给她一个玩笑,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如此为她负上“幽”的亡国谥号。
        却各自心甘情愿。
        一·冷遇
        起初,她唤他王;他,该唤她姒。
        可慢着,姒,不过是她的姓。褒,也只是她的出生之地。
        褒姒的传奇开始于周幽王的爹周宣王时期,当时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人人虑有变,未知应在哪里。宣王闷闷不乐,回到宫中听人奏道一位前朝宫女怀孕多年产下女婴,心知有异,招来询问。老宫女说夏桀时,有龙降于王庭,自称褒城二君,桀收龙涎藏之。到了先王时不慎打翻木椟,龙的涎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当时还是小女孩的她踏足其上,心有所感而受孕。为怕王怪罪,女婴已丢弃。
        这当然又是鬼话,是为了说明褒姒是祸国妖物而敷衍出来的履历,不足信也。唯一可以相信的是褒姒是个弃婴,后来被褒城一户姓姒的人家收养。总之,就在离国都不远的地方,就在周幽王登基三年的时候,褒国战败了。十几岁的养女褒姒,被氏族首领当做赎罪的礼物,献到宫廷来。
        谁会想到,她的第一个亮相,宛然有平息国难、救氏族于一刻的凄美,以及,冷若冰霜。
        这一年,正是公元前779年。
        褒姒缓缓走进周王宫的时候,距离周朝开创已有两百多年。这就像历史的一个大翻盘,夏有姒履癸,商有伊帝辛,周有姬宫湦,三个末世之君有相似的荒谬,直让人怀疑他们彼此是不是互为前世今生。你看,桀的身边有妺(音同末)喜,纣的身边有妲己,而幽的身边,有了褒姒。而这三个女人到达各自男人身边的途径,也奇迹般地相似,都是通过战争。桀伐有施氏,得妺喜;纣征有苏氏,得妲己;幽讨有褒国,得褒姒。
        他们的相遇,似乎已经暗示着结局,他们将来的离散也会因为战争。
        从此姬宫湦陷入一种魔咒中,他顷刻间爱上了这个不爱笑的美人。也许说爱是浅薄的,因为彼时他只看见她容颜美妙,身姿妖娆,却不晓得她不笑的容颜后藏着怎样的悲苦前因。他只是迷恋这个表情冷淡的女人,迷恋到死。
        倨傲不可一世的幽王一改自己残酷跋扈的作风,对褒姒千依百顺煞费苦心。书上说幽王为她造琼台、制美裳,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令宫人歌舞进觞,只为取其欢。
        永远不要过于相信文字,不要相信现世的影像,那是后人在着意铺陈。他们不能够把全部的真相告诉你,因为你看到之后很可能会索然无味,从此失去想象的欲望。我在河南博物馆看到夏朝的宫殿模型时被吓到,远远不是书上形容的那样,宫殿并不华美,结构更是简陋,看起来就像是规格大一点的农家大院。怪不得当年妺喜和妲己会嫌宫殿陈旧,要求皇帝起高楼建新宫。显然,对物质有点追求、对生活格调有点想法的女人都会觉得很破旧。
        《东周列国志》上又写,褒姒喜欢听裂帛之声,幽王就命人从国库取了丝帛来,叫有力气的宫娥成日撕裂给褒姒听,这样的描写拿贾母的话来说“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著此书的冯蔡两公,毕竟是身在明朝,他们以明的风物去揣度周的人物,哪有不惹笑话的理?裂帛之事若出在明朝还有可能,彼时周朝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才有多高?哪有那么多丝帛天天撕来听?况且这事原说是出自妺喜,这会儿又安到褒姒身上,可知又是文人臆断栽赃。
        奇怪的是褒姒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即便幽王为她废掉了家世显赫的申后和太子,立她的儿子伯服为储,也不能使她喜笑颜开。这敏感的少女似乎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深知她出身寒微,不能跟名门大家的申后抗衡,所以没有了宫闱里惯常的“由来只有新人笑”,也不见她对申后和太子赶尽杀绝。想来,一个不爱笑的女人,注定对很多事都不会太热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也许一切只是那个叫姬宫湦的男人一厢情愿的热情罢了。
        我细数了千百年来的后妃女子,褒姒的冷像刺穿泰坦尼克号的冰川,无人可以征服。
        二·笑别
        如果不考虑两人身份上的差异,你简直可以认为,姬宫湦是上帝指派给褒姒的奴隶。面对忧郁冷淡的褒姒,幽王不厌其烦,再三殷勤探问,褒姒冷冷回道:“妾无所好。”再问为何不笑,褒姒高傲回应:“妾平生不笑。”
        他只管许下千金之诺,只要有计能使王后一笑,赏金千两。
        有佞臣虢石父献计,幽王首肯,于是就发生了一幕空前绝后的闹剧。之所以空前绝后,是因为它荒唐到连后世那些更荒唐的皇帝们也没勇气去效仿。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超级大国的领袖为了博一个女人一笑而试放原子弹,你相信吗?但古老中国的历史不折不扣地告诉你:一个君临天下的周王,为了博自己的爱妃一笑而在骊山上烽火戏诸侯。
        后世商贾的“千金买笑”,人们摇头却忍不住羡慕叹赏,因为它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浪费得让人深感浪漫。可远古的举烽火、戏诸侯,却浪漫到了让人切齿。
        车辚辚,马萧萧,骊山烟尘遮天蔽日,各路诸侯全到。
        “大王,敌人在哪?”
        幽王大悦:“诸位,辛苦了,请回吧。”
        诸侯们面面相觑,彩旗一挥,霎时间,烟尘滚滚东去。
        这昏聩的王,他觉得看那些诸侯匆匆赶来又无功而返是很滑稽的事,他似乎不晓得自己是在浪费着国家的诚信、君王的威严。
        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古有明训。
        剩下的问题就是,褒姒为什么会因为烽火戏诸侯而嫣然一笑。
        现在想起来,烽火戏诸侯也许是命中注定的。褒姒这样的冰山美人,也只有劳动千万人的烽火才能使她偶尔化冻,启颜一笑吧。褒姒已去,无人知道她在漫天火光中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笑?这是个千古之谜。
        战争如期爆发了,废王后的兄弟申侯,引犬戎入镐京,幽王和伯服被杀。烽火台上,再没有勤王的诸侯,也再没有绝世的一笑,只剩下真正的倾其国、亡其城。
        那是公元前771年。算来,幽王与褒姒也只共度了八年光阴。
        史书不再有褒姒的结局,她下落不明,生死难测。也许她终于相信所有的季节都会飘零,也许她走的这条道路从来没有天堂,只是她绝难再遇到像幽王这样肯为她红颜一笑而调戏天下的男人。
        这般为爱举重若轻也是难得,不管这故事有多荒唐,这两人有多么不堪,我窥破的是烽火烟尘中的一点真心。
        三生石上,愿那一笑永生不灭,做两人再见时的凭证。来生可以卸下防备,做回人间寻常男女。
        (摘自《美人何处》,浙江文艺出版社)
        历史中,总有些女子的作用,被刻意放大。
        姬宫湦和褒姒,无疑就是其中一对,或许,还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对。
        她不给他一个笑,却替他担了“祸水”之名。他偏给她一个玩笑,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如此为她负上“幽”的亡国谥号。
        却各自心甘情愿。
        一·冷遇
        起初,她唤他王;他,该唤她姒。
        可慢着,姒,不过是她的姓。褒,也只是她的出生之地。
        褒姒的传奇开始于周幽王的爹周宣王时期,当时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人人虑有变,未知应在哪里。宣王闷闷不乐,回到宫中听人奏道一位前朝宫女怀孕多年产下女婴,心知有异,招来询问。老宫女说夏桀时,有龙降于王庭,自称褒城二君,桀收龙涎藏之。到了先王时不慎打翻木椟,龙的涎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当时还是小女孩的她踏足其上,心有所感而受孕。为怕王怪罪,女婴已丢弃。
        这当然又是鬼话,是为了说明褒姒是祸国妖物而敷衍出来的履历,不足信也。唯一可以相信的是褒姒是个弃婴,后来被褒城一户姓姒的人家收养。总之,就在离国都不远的地方,就在周幽王登基三年的时候,褒国战败了。十几岁的养女褒姒,被氏族首领当做赎罪的礼物,献到宫廷来。
        谁会想到,她的第一个亮相,宛然有平息国难、救氏族于一刻的凄美,以及,冷若冰霜。
        这一年,正是公元前779年。
        褒姒缓缓走进周王宫的时候,距离周朝开创已有两百多年。这就像历史的一个大翻盘,夏有姒履癸,商有伊帝辛,周有姬宫湦,三个末世之君有相似的荒谬,直让人怀疑他们彼此是不是互为前世今生。你看,桀的身边有妺(音同末)喜,纣的身边有妲己,而幽的身边,有了褒姒。而这三个女人到达各自男人身边的途径,也奇迹般地相似,都是通过战争。桀伐有施氏,得妺喜;纣征有苏氏,得妲己;幽讨有褒国,得褒姒。
        他们的相遇,似乎已经暗示着结局,他们将来的离散也会因为战争。
        从此姬宫湦陷入一种魔咒中,他顷刻间爱上了这个不爱笑的美人。也许说爱是浅薄的,因为彼时他只看见她容颜美妙,身姿妖娆,却不晓得她不笑的容颜后藏着怎样的悲苦前因。他只是迷恋这个表情冷淡的女人,迷恋到死。
        倨傲不可一世的幽王一改自己残酷跋扈的作风,对褒姒千依百顺煞费苦心。书上说幽王为她造琼台、制美裳,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令宫人歌舞进觞,只为取其欢。
        永远不要过于相信文字,不要相信现世的影像,那是后人在着意铺陈。他们不能够把全部的真相告诉你,因为你看到之后很可能会索然无味,从此失去想象的欲望。我在河南博物馆看到夏朝的宫殿模型时被吓到,远远不是书上形容的那样,宫殿并不华美,结构更是简陋,看起来就像是规格大一点的农家大院。怪不得当年妺喜和妲己会嫌宫殿陈旧,要求皇帝起高楼建新宫。显然,对物质有点追求、对生活格调有点想法的女人都会觉得很破旧。
        《东周列国志》上又写,褒姒喜欢听裂帛之声,幽王就命人从国库取了丝帛来,叫有力气的宫娥成日撕裂给褒姒听,这样的描写拿贾母的话来说“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著此书的冯蔡两公,毕竟是身在明朝,他们以明的风物去揣度周的人物,哪有不惹笑话的理?裂帛之事若出在明朝还有可能,彼时周朝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才有多高?哪有那么多丝帛天天撕来听?况且这事原说是出自妺喜,这会儿又安到褒姒身上,可知又是文人臆断栽赃。
        奇怪的是褒姒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即便幽王为她废掉了家世显赫的申后和太子,立她的儿子伯服为储,也不能使她喜笑颜开。这敏感的少女似乎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深知她出身寒微,不能跟名门大家的申后抗衡,所以没有了宫闱里惯常的“由来只有新人笑”,也不见她对申后和太子赶尽杀绝。想来,一个不爱笑的女人,注定对很多事都不会太热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也许一切只是那个叫姬宫湦的男人一厢情愿的热情罢了。
        我细数了千百年来的后妃女子,褒姒的冷像刺穿泰坦尼克号的冰川,无人可以征服。
        二·笑别
        如果不考虑两人身份上的差异,你简直可以认为,姬宫湦是上帝指派给褒姒的奴隶。面对忧郁冷淡的褒姒,幽王不厌其烦,再三殷勤探问,褒姒冷冷回道:“妾无所好。”再问为何不笑,褒姒高傲回应:“妾平生不笑。”
        他只管许下千金之诺,只要有计能使王后一笑,赏金千两。
        有佞臣虢石父献计,幽王首肯,于是就发生了一幕空前绝后的闹剧。之所以空前绝后,是因为它荒唐到连后世那些更荒唐的皇帝们也没勇气去效仿。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超级大国的领袖为了博一个女人一笑而试放原子弹,你相信吗?但古老中国的历史不折不扣地告诉你:一个君临天下的周王,为了博自己的爱妃一笑而在骊山上烽火戏诸侯。
        后世商贾的“千金买笑”,人们摇头却忍不住羡慕叹赏,因为它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浪费得让人深感浪漫。可远古的举烽火、戏诸侯,却浪漫到了让人切齿。
        车辚辚,马萧萧,骊山烟尘遮天蔽日,各路诸侯全到。
        “大王,敌人在哪?”
        幽王大悦:“诸位,辛苦了,请回吧。”
        诸侯们面面相觑,彩旗一挥,霎时间,烟尘滚滚东去。
        这昏聩的王,他觉得看那些诸侯匆匆赶来又无功而返是很滑稽的事,他似乎不晓得自己是在浪费着国家的诚信、君王的威严。
        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古有明训。
        剩下的问题就是,褒姒为什么会因为烽火戏诸侯而嫣然一笑。
        现在想起来,烽火戏诸侯也许是命中注定的。褒姒这样的冰山美人,也只有劳动千万人的烽火才能使她偶尔化冻,启颜一笑吧。褒姒已去,无人知道她在漫天火光中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笑?这是个千古之谜。
        战争如期爆发了,废王后的兄弟申侯,引犬戎入镐京,幽王和伯服被杀。烽火台上,再没有勤王的诸侯,也再没有绝世的一笑,只剩下真正的倾其国、亡其城。
        那是公元前771年。算来,幽王与褒姒也只共度了八年光阴。
        史书不再有褒姒的结局,她下落不明,生死难测。也许她终于相信所有的季节都会飘零,也许她走的这条道路从来没有天堂,只是她绝难再遇到像幽王这样肯为她红颜一笑而调戏天下的男人。
        这般为爱举重若轻也是难得,不管这故事有多荒唐,这两人有多么不堪,我窥破的是烽火烟尘中的一点真心。
        三生石上,愿那一笑永生不灭,做两人再见时的凭证。来生可以卸下防备,做回人间寻常男女。
        (摘自《美人何处》,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