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价值
作者:
佚名
分类:
作文素材
子类:
专题素材
主题导言
        生命的价值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肯定,对自己的坚持不懈,对自己的无私奉献,对自己的自信达观,对自己的坚强不屈,对自己的平凡真诚,对自己的执著坚守,对自己的个性飞扬……注重关注生命价值,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大的趋势。
名言引路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季羡林
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宝贵的,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只要你愿意这样做,你就会有方法。
——毕淑敏
人的真正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看人不是看他现在是什么,而是看他将来会是什么。衡量人,也即是衡量他的创造性。
——圣埃克苏佩里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热点事例
从助人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我去世后志愿把眼角膜无偿奉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换心后的5周年纪念日,王涛郑重地在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希望用捐献眼角膜的方式,感谢胸腔内那颗有力跳动的心脏。
        39岁的王涛是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的一名普通职工,5年前因患晚期扩张性心肌病而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准备要手术时恰巧遇上“血荒”,处于生存绝境的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求助帖子,看到帖子后许多陌生人组团献血,从而挽救了他的生命。
        “我活下来的意义就是回报社会。我要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弱者。”王涛对有生之年做了规划。义务献血、参加志愿服务、捐助重病患者、策划组织公益活动……5年、1800多天,奉献志愿服务7000余小时,王涛克服身体上的不适,与生命展开赛跑,把每一天当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尽力投入到公益中去。
        当别人劝他不要这么拼、争取多活几年时,王涛笑着说:“留给我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能帮助更多的人,哪怕是一句鼓励、一个微笑、一分钱,我也会认真去做。只有这样,我才会从中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摘自《工人日报》2015.8.3
论据指津:
        因为接受过好心人的帮助,王涛获得了新生,面临过生死考验的他决定用爱心去回馈这个给予他温暖的社会,重新定义自己的生命价值。
生命的价值不仅属于个体本身
刘雪姣
        2015年5月18日,28岁的中南大学研三学生姜东身从学校图书馆六楼跳楼身亡,死前在网上留下5000字的遗书,称因论文答辩遭导师为难无法通过,选择自杀。
        大学生自杀,不仅是对生活的背叛,更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生命的价值不仅属于其个体的本身,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相应着需要承担各种义务和责任。能够进入大学的人,往往经历了寒窗苦读,自身、父母以及社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众多的社会资源集于一身,可谓是“天之骄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个自杀事件的爆发反映出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效仿和安全隐患,更是一种不好的示范。
摘自《济南晚报》2015.5.28
论据指津:
        生命的无端逝去,表明了教育的局部缺失。对这些局部缺失,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都应当认真思考,找到自身的不足。我们要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生命,珍惜生命。
经典论据
金子与泥巴
        金子与泥巴相遇。金子对泥巴说:“你看你,灰不溜秋的,总是卧在最低层,你有我闪亮和高贵的身价吗?”泥巴摇摇头。  
泥巴问:“你虽然如此荣耀和高贵,但你能生出金子吗?”“当然不能。”金子一脸的不屑。“我能生出花,生出果等万物。”泥巴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自身有多少价值,而是自身创造了多少价值。”  
        在泥巴面前,金子沉默了。  
论据指津:
        金子自然比泥巴价格要高出许多,但金子的价值只限于自身的价格,而泥巴却能生养万物,能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价值。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与出身是否高贵没有关系,要看他在人生过程中创造的价值。
艺术让人生更快乐
艺术贯穿了黄宗江的一生。他曾说:“我不能灰色地活着,不能黑色地活着,我得亮色地活着。只要还活着你就得考虑生,怎么生活得快乐一些,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他还说:“艺术出自人生,人生尽如艺术。”  
        他为艺术曾三次出走。第一次是在1940年,他当时是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出演包括《雷雨》在内的多部戏剧。这年冬天,为国事情事所困的黄宗江只身到了上海,从此走入了真正的戏剧圈,很快就成为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性格演员。第二次是从上海到重庆,出走的原因一是躲避当时统治上海电影界的日本人川喜多的宴请,二是不愿意陷入与石挥之间暗存的“影帝”之争。在重庆,他开始也是跑龙套,在夏衍、于伶、宋之的等人合作的话剧《戏剧春秋》里饰演了三个龙套,这著名的“一赶三”,让他名声大振,成为当时的“四大名丑”之一。第三次是去当水兵。1944年秋,23岁的黄宗江混在交大众多航海、轮机等系的学生中报名参加了“中国赴美参战海军”,当了一名水兵。这段特殊的经历为他日后创作电影《海魂》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活素材。  
论据指津:
        黄宗江的一生,是对艺术无比痴迷、执著追求的一生。他的艺术人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快乐和升华。人是应该有点追求的,当你带着一颗坚定的心去执著追求你所热爱的事业,生命便会变得充满活力而无比精彩,你也将超越平凡的自己,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肯定,对自己的坚持不懈,对自己的无私奉献,对自己的自信达观,对自己的坚强不屈,对自己的平凡真诚,对自己的执著坚守,对自己的个性飞扬……注重关注生命价值,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大的趋势。
名言引路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季羡林
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宝贵的,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只要你愿意这样做,你就会有方法。
——毕淑敏
人的真正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看人不是看他现在是什么,而是看他将来会是什么。衡量人,也即是衡量他的创造性。
——圣埃克苏佩里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热点事例
从助人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我去世后志愿把眼角膜无偿奉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换心后的5周年纪念日,王涛郑重地在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希望用捐献眼角膜的方式,感谢胸腔内那颗有力跳动的心脏。
        39岁的王涛是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的一名普通职工,5年前因患晚期扩张性心肌病而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准备要手术时恰巧遇上“血荒”,处于生存绝境的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求助帖子,看到帖子后许多陌生人组团献血,从而挽救了他的生命。
        “我活下来的意义就是回报社会。我要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弱者。”王涛对有生之年做了规划。义务献血、参加志愿服务、捐助重病患者、策划组织公益活动……5年、1800多天,奉献志愿服务7000余小时,王涛克服身体上的不适,与生命展开赛跑,把每一天当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尽力投入到公益中去。
        当别人劝他不要这么拼、争取多活几年时,王涛笑着说:“留给我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能帮助更多的人,哪怕是一句鼓励、一个微笑、一分钱,我也会认真去做。只有这样,我才会从中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摘自《工人日报》2015.8.3
论据指津:
        因为接受过好心人的帮助,王涛获得了新生,面临过生死考验的他决定用爱心去回馈这个给予他温暖的社会,重新定义自己的生命价值。
生命的价值不仅属于个体本身
刘雪姣
        2015年5月18日,28岁的中南大学研三学生姜东身从学校图书馆六楼跳楼身亡,死前在网上留下5000字的遗书,称因论文答辩遭导师为难无法通过,选择自杀。
        大学生自杀,不仅是对生活的背叛,更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生命的价值不仅属于其个体的本身,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相应着需要承担各种义务和责任。能够进入大学的人,往往经历了寒窗苦读,自身、父母以及社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众多的社会资源集于一身,可谓是“天之骄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个自杀事件的爆发反映出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效仿和安全隐患,更是一种不好的示范。
摘自《济南晚报》2015.5.28
论据指津:
        生命的无端逝去,表明了教育的局部缺失。对这些局部缺失,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都应当认真思考,找到自身的不足。我们要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生命,珍惜生命。
经典论据
金子与泥巴
        金子与泥巴相遇。金子对泥巴说:“你看你,灰不溜秋的,总是卧在最低层,你有我闪亮和高贵的身价吗?”泥巴摇摇头。  
泥巴问:“你虽然如此荣耀和高贵,但你能生出金子吗?”“当然不能。”金子一脸的不屑。“我能生出花,生出果等万物。”泥巴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自身有多少价值,而是自身创造了多少价值。”  
        在泥巴面前,金子沉默了。  
论据指津:
        金子自然比泥巴价格要高出许多,但金子的价值只限于自身的价格,而泥巴却能生养万物,能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价值。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与出身是否高贵没有关系,要看他在人生过程中创造的价值。
艺术让人生更快乐
艺术贯穿了黄宗江的一生。他曾说:“我不能灰色地活着,不能黑色地活着,我得亮色地活着。只要还活着你就得考虑生,怎么生活得快乐一些,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他还说:“艺术出自人生,人生尽如艺术。”  
        他为艺术曾三次出走。第一次是在1940年,他当时是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出演包括《雷雨》在内的多部戏剧。这年冬天,为国事情事所困的黄宗江只身到了上海,从此走入了真正的戏剧圈,很快就成为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性格演员。第二次是从上海到重庆,出走的原因一是躲避当时统治上海电影界的日本人川喜多的宴请,二是不愿意陷入与石挥之间暗存的“影帝”之争。在重庆,他开始也是跑龙套,在夏衍、于伶、宋之的等人合作的话剧《戏剧春秋》里饰演了三个龙套,这著名的“一赶三”,让他名声大振,成为当时的“四大名丑”之一。第三次是去当水兵。1944年秋,23岁的黄宗江混在交大众多航海、轮机等系的学生中报名参加了“中国赴美参战海军”,当了一名水兵。这段特殊的经历为他日后创作电影《海魂》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活素材。  
论据指津:
        黄宗江的一生,是对艺术无比痴迷、执著追求的一生。他的艺术人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快乐和升华。人是应该有点追求的,当你带着一颗坚定的心去执著追求你所热爱的事业,生命便会变得充满活力而无比精彩,你也将超越平凡的自己,实现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