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布局
作者:
佚名
分类:
作文大全
子类:
作文技法
        文章要写得精彩,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至关重要。古人说:“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也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高考《考试说明》基础等级要求作文“结构严谨、完整”,“发展等级”中,明确提出了“构思精巧”的目标,对作文的谋篇布局提出了“精致巧妙”的具体要求。谋篇布局其实就是安排作文的结构问题。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文章思路的外观。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

【技巧详解】  
一、记叙文的布局谋篇技法
1.线索串珠法
        线索串珠法,就是为记叙文设计一条写作顺序线,并以此串联精彩的生活片断或优秀人物事迹等。这条线索可以是时间推移,可以是空间转换,可以是具体物件,亦可以是情感变化等。  
        如2015年福建卷作文《成长路上,感谢你们》:
        渐渐地长大了,也渐渐地懂事了,终于体会到,人在襁褓中还是娃娃时,睁开清澈的眼眸,整个世界就只是一方天,那便是家。母亲的疼爱便是所有的温暖。小时候总喜欢用小小的手牢牢地握住母亲的手指,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母亲背后,累了就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央求母亲讲述美丽的童话。那时候,成长是揣着童梦的幸福,童年的路是这样走过来的。
        时间的齿轮载着我一天天地长大,转眼就要上小学了,我开始不再眷恋母亲的怀抱,但每天都是在母亲细心的打点下,整洁干净地迈入校门,傍晚浑身脏兮兮地步出校门。那时候,成长是不识人间愁滋味的洒脱,少年的路是这样走过来的。
        作者的写作主题是成长路上所感谢的人,他以“成长”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家、学校、社会等几个空间,这些空间串起了整个成长过程,使文章的布局沿着思路顺利发展,显得有条有理,读来自然。
2.事件波澜法
        写事为主的记叙文的布局谋篇,可以事件为中心,写出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与结局等。对起因与结局,可简单交代,对发展与高潮则要重点着墨。详写发展过程,写出波澜;描写好高潮,写出精彩。这种方法切实可行。用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有波澜、有详略。准备写一件事,自然对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与结局有所了解,按这个思路去写,也就可以达到快速构思的目的。
        如2015年北京卷满分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疼……”
        肩胛骨上的剧痛让我从昏迷中渐渐清醒过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芜的景色,漫天黄沙飞扬,我挣扎着想要坐起来,但肩膀的剧痛,让我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徒劳。
        仿佛有什么动静,是有人发现了我吗?我侧头一看,向我靠近的,竟然是一个汉军打扮的将军。他的脸就在我眼前咫尺之处,我不敢相信,这张稚嫩的脸,会穿上一身大将军的服装。他,难道是霍将军?
        他扶我坐起来,喂了我两口水。然后说:“又多了一个幸存的士兵。
        作者写他和霍光将军共同生活的一天,开头记述了自己见到霍将军时的情景,但写出了自己是穿越到幸存的“士兵”的身上,至于为什么受伤,霍将军为什么会亲自来慰问伤病,使得整篇文章有了波澜,吸引人读下去,这样的事件波澜法机构令文章的布局一目了然,自然清晰。
3.画面组合法
        在谋篇布局时,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这就是“画面组合法”。运用画面组合法构思文章时,主要有两种组合法:一是横向排列组合,横向组合一般以空间的变化为主,例如以“屋子”为题,可以写家乡的老屋为家随着人的流动成为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为家,通过这个变化来反映对家的渴望;二是纵向排列组合,一般以时间的变化为主。仍然以“屋子”为题,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写:远古时期的洞穴,奴隶社会的木屋,封建社会的宫殿,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大会堂等,来反映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
        
二、议论文的布局谋篇技法
        写议论文的布局谋篇更不神秘。常见的有总分结构法、横向并列法、对比突出法和层层深入法等。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使用起来却并不容易。一些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常常难于用好一种方法。这主要由于对这些结构及相应的布局谋篇方法还没有从思维逻辑上产生认同感。那么如何认识它们,如何使用好这些方法快速完成议论文的构思呢?下面结合一些作文题,来谈谈这些方法的实质、使用及其注意点。
1.总分结构法
        总分结构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议论文布局谋篇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来展开说理。考场作文用这种方法,可让阅卷老师一看文章就明白你的观点,快速评断你审题立意准确与否。否则,要阅卷老师到你的文中去找甚或找了半天还找不出来,就会影响阅卷者的心情而影响你的作文得分。同时,你若起笔时就摆出观点,就明确了行文的方向,可很好地防止出现偏题或离题的现象。
        例如2015年浙江卷满分作文《言为心声》:作者在文章第一段结性提出观点:言为心声,接着作文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的实证材料阐述、论证观点,从材料的使用中可见作者阅读面的广泛和思考的深度。后半部分则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跳出来延展开去,进一步联系现实中的文艺创作现象,论述应有的艺术创作态度及应保持  “高端有格调的作品”  的创作。最后引用王阳明的话归结全文。全文采用总分总布局,结构严谨,在思辨中推进议论,逻辑性强。
2.横向并列法
        横向并列法,这种方法常与总分结构法配合使用。在总分式中,各个分论点或论据一般采用并列方式。使用时要注意,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得到几个分论点。各个分论点之间不可交叉,亦不可语意重复,用语句式要一致,字数要基本相等且放在每段的开头或单独成段。
如2015年福建卷作文《道在何方?路在脚下!》,作者以“道路,应有自己的发端”“道路,将有自己的岔路”“道路,须有自己的边际”三句话各自独立一段,形成独立的分论点,清晰齐整,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各配上材料或道理分析,使文章严谨紧凑,布局清晰大气。
3.对照比较法
        对照比较法,就是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是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见并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种事物或意见。其对照式结构模式是,第一部分引论,提出论点;第二部分本论,这一部分采用对比或对照的方式来写,分正反两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由分论点、论据和小结组成;最后得出结论,加以评析,并照应开头。
        如2015年湖北卷满分作文《厚积才能薄发》,是这样布局文章的:首先,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其次,在文章的前两段非常自然地引出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厚积才能薄发”,然后点明厚积的意义;再次,在论证的层次上是按照个人到群体进行举例论证,朴树、柴静的例子是从正面进行论证,而“万众创业”的群体例子是从反面进行论证,对照比较法布局,论证非常有力;结尾再次深化中心论点,结构严谨,富有逻辑性。
4.层层深入法
        层层深入法,也称层进式,其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它的实质是对事理做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这种结构,往往先言本质,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再析原因,揭危害,说后果。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最后提对策,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如作文《踮起脚尖》用“独句段落,标明分论点,领起分层论证”的形式,结构分四层论证内容: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四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考场佳作】
2015年江苏卷:智慧
智慧三境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一开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个土丘,随着时间流逝,经验累积,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渐升高。由一名不见经传的土丘升格为名山,最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但是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积,不能变迁,就如同山水永远无法比人高,无论山多么巍峨,如何顶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动,不能跳,只能被局限在方寸之间。
        因此,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经过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智慧转变为辽阔的大海。水无常形。人的智慧就在这一境,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时,大海何其宽广,就算是将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无法将其填满,然而,人要到达这一境界是何其困难。虽然人有时也会灵光一闪,做出一些精妙绝伦的事,但那就如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将那流水归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这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天,首先在于它笼罩万物,无处不在。同时又无形无相,不可捉摸。在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趋于化境,大智若愚,就如同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在那。智慧到了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非常道,有这种智慧的人不过几人,如老子、释迦牟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渐增加,但人却变得谦虚,山自认为可通天,海自认为围绕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无穷,就如同大圆与小圆。大圆面积比小圆大,但其接触的未知也比小圆多。
        因此,智慧虽可分为三境,但仍是无穷无尽的,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自己所能,向着下一境,向着那无尽的天空,星辰大海进发。
考场点评
        本文布局结构清楚而明白,说理文字简约而有意味。开篇从佛家的人生三境界入手,类比导出智慧的三境界。主体部分用比拟手法具象地演绎三境界的内涵与特征。山,是经验累积,不能变通;海,水无常形,融会贯通;天,笼罩万物,无形无相。层次简单,似乎三个分论点山、海、天机械排列,无特别之处,仔细审读,发现小作者其实是步步推进,由小智到大智、由否定走向肯定,十分吻合世人与智慧的关系。

2015年天津卷:范儿
巍巍中华,大国范儿
        他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他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他有承担大国重任的脊梁,他有引领时代潮流的步伐。他是屹立于时代巅峰的巨人,亦是亦步亦趋的躬行者。他在翻滚的岁月车轮旁抖落满身灰尘,在不息的时光长河岸洗净风雨疲惫。他是泱泱大国千年传承,他是巍巍中华大国范儿。
        他束起凌乱的长发,披上遮体裘衣;结绳以记事,刻骨以铭文,铸鼎而铭记。终有那世袭替代禅让,高低贵贱始有分别,赢得大国“礼仪之邦”的赞誉。铁犁牛耕种下文明的种子,耧车筒车播撒勤劳的琼浆,造纸印刷记录踽踽独行的步伐,司南火药打开新的时代——那是远古时期的大国范儿——是开天辟地的勇气和开创家园的智慧。
        江山代改,人才辈出。前有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后有唐玄宗政治清明开启开元盛世。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疑,则骨肉不免仇敌。”——那是唐宋盛世的大国范儿——是开放包容的气度和繁荣富强的姿态。
        在自大与固执中,枪炮声响彻耳畔。富饶瑰丽的土地竟已满目疮痍,开天辟地的时代巨人今却遍体鳞伤。痛苦的呻吟中,雄狮觉醒。洋务运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引进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或许这有些残酷,但只有看着前方的人渐行渐远的身影,跌倒的巨人才会不甘地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前行——那是屈辱时代的大国范儿——是不甘落后的拼劲和奋起直追的毅力。
        岁月蹉跎,时光流转。如今的他国力强盛、黎民安康,却更不忘承担时代责任。亚丁湾护航打击恐怖势力,不畏强权放飞和平白鸽;积极应对全球变暖,承担责任不学戚戚小人。国内改革全面起航,一蝇一虎难逃法律之眼;引领国际沟通交流,亚投行共建发展平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那是逐梦年华的大国范儿——是不怕阵痛的勇气和承担责任的胸襟。
        我们躺在他的怀中,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仅爱他伟岸的身躯,也爱他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爱他巍巍中华,大国范儿。
考场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布局精巧,镜头感强。在布局运用上收放自如,镜头感叙例的手法突出,如“他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他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他束起凌乱的长发,披上遮体裘衣”“痛苦的呻吟中,雄狮觉醒”“看着前方的人渐行渐远的身影,跌倒的巨人才会不甘地爬起来”,生动形象,引发读者联想,也使文章结构灵活多变,主题自然而出。

【主题导练】
主题:水
水祭/蒋丽莎
        水啊,水,你孕育了万物生灵,可你却被生灵所摧残,你怒吼又是谁的召唤?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是一年清明节。大禹啊,你在外十三年与民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只为哪般?翻开人类五千年文明史,水和人又演绎出多少的离合悲欢……李冰修筑都江堰功成名就彪炳史册,数以万计工匠抛头颅洒热血建成郑国渠;一方湘江水养育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西施,而蒋介石麾下之花园口又令多少百姓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几多豪情与壮志,三江水患谱写新社会抗洪壮歌……可爱又可恨的水啊,你所谓何般?!北方下起了沙尘雨,南方暴雨连连,江南频频讯闻水灾,而中原地带人工降雨,一点一滴……
        路上行人欲断魂
        毒辣辣的太阳,灰蒙蒙的天,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滴水,小河干涸,经水枯竭,放眼望去一片甘黄。路人步履沉重的地走在坼裂的大地上,仿佛一个最后的笑脸倒映于人们的灵魂上!
        “各位乡亲父老,谁喝水,真正的水!这是我不远万里从母子河里引来的,那可是目前我们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湖水哦!价格嘛,不贵,一千块一杯!先买先喝,喝完为止!”“给我一杯”“给我五杯”“给我十杯”“给我……”人们纷纷递出一叠叠钞票。“给我一桶”人群中有人喝道:“给你我所有的家产”……然而即使你有钱,也无法喝到纯净的水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
        人们吃力地往前走,没有水还有酒嘛!酒?!粮食酒精?工业酒精?酒?!无水兑?无兑水?醉酒打虎的武松壮士何处去也?斗酒吟诗的太白先生安在否?欢饮达旦的东坡大师今犹在?
        牧童遥指杏花村
        传说的杏花村,古老而神奇,可望不可及!在牧童的指引下,人们来到一片杏树林,远处有杜湖,东南湖。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真可谓世外桃源。老者智曰:珍惜水源,善莫大焉!
点评
        作者颇具创意地以杜牧绝句《清明》中的四句诗作小标题,第一段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小标题,书写与春雨有关的种种喜怒悲欢;第二段以“路上行人欲断魂”为小标题,展示了旱灾肆虐的荒年一杯水要卖1000元的拍卖会场面;第三段以“借问酒家何处有”为小标题,通过李白、苏轼的呼喊进一步渲染缺水的悲哀;第四段以“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小标题,描写了保持着古朴之风的杏花村山清水秀的美景。生动的对照比较法结构布局,引发人们对珍惜和改造水资源的深沉思考。

主题: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陈放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她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点评
        这段文字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横向并列法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的,第一段写坚持是什么,第二段写为什么要坚持,第三段写坚持需要什么及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整篇文段布局清晰,层次分明。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