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细节
作者:
佚名
分类:
作文大全
子类:
作文技法
        好的文章就是采撷现实生活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正是其灵魂。不少学生写作文时,注重的往往只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构思选材等,而忽略细节的刻画和推敲,从而使文章失去了许多精彩和生动,不能给人留下绵长回味!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生活的一片天空,星光般熠熠闪烁的细节描写,往往把心灵的天空映照得辉煌灿烂!每一处细节的精彩,会聚成整篇作文的精彩!整篇文章的精彩,源于每一个精彩的细节!
【技巧详解】
        如何让作文的细节更富吸引力呢?一般来说,要注重形象上具体生动的刻画,语言上委婉含蓄的表达,篇章上新奇巧妙的构思。
细节的刻画要具体生动,能给人可观可感的印象。细节刻画在语言上要尽量细腻,只有细腻的语言,才能为描写的景象和人物提供滋生艺术感染力的土壤,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辅以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就能收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映的艺术效果,从而使文章更加丰富和生动。
        写作大师们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这些细节。朱自清饱蘸着深情细致描写了肥胖的父亲艰难地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魏巍怀着对最可爱的人的崇敬之情描述了志愿军战士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镜头,杜甫以一腔悲愤渲染了武皇开边征调百姓时“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场景,柳永用特写的笔法凸现了与心爱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惜别情形,契诃夫以讽刺的意味刻画了晴天穿雨靴、热天穿棉大衣、用棉花堵住耳朵眼、把铅笔和小刀都装在套子里的“套中人”形象,巴尔扎克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守财奴葛朗特老头“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的举动……这些生动的细节赋予文章生命的色彩,给读者留下永远的记忆。
        如何点拨学生在写作中做到细节化呢?
        一要着眼于“小”,选取具有闪光点而又细腻的平凡小事,平凡中见真情,平凡中见精神,平凡中见奇特。
        例如,写“亲情”话题,有位同学就抓住了外婆“打眼罩儿”的细节,写作时便聚焦于此,他在作文中写道:“终于登上距姥姥家不太远的圩堤了,一眼就望见姥姥正站在房前的空地上,左手掌挡在眉前,朝着堤上张望,我知道她正在望着我。姥姥的这个动作已经很经典了,记得小时候,她就常常在太阳地里这样望着我,我似乎就是在姥姥这样的望中长大了,长高了,长胖了,而姥姥却在这样的望中渐渐变矮了,变瘦了,变老了。后来,我读书在外,又成了姥姥家匆匆来去的‘过客’。此刻,看到了姥姥这打眼罩儿遥望的姿势,我一下子呆住了,钉在圩堤上,忘了背包里的月饼、桂圆、苹果,还有手里提着的想寄存在姥姥家的夏衣,还有额头上的汗和鞋子里钻进的几粒小石子,我只是呆呆地望着姥姥遥望的姿势。”这样带有泥土味儿的生活细节,满含着作者的真挚情感,会勾起人们温暖的回忆,让人在感动中欣赏其文,如同欣赏一个鲜活跳动的生命。
        选“小”材料,尤其是在写“大”作文题时,“大”题“小”做往往会避免假、大、空、套,以真、实、新取胜。有道高考作文题是“崛起”,一般的同学都从宏观上写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富民强崛起于世界,而有位同学却从家庭生活细节入手:父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刚工作时省吃俭用攒了150多元钱,并通过学生家长弄一张“车票”,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十多年后老“飞鸽”太累了浑身伤痕累累不得不“光荣退休”,父亲只好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当时很流行的嘉陵摩托车;而进入新的世纪之后,父亲就埋怨起“嘉陵”的“性子太慢”速度总“追不上中国崛起的脚步”,前几年又移情于“速腾”了;现在,父亲常开着“速腾”逛车市,眼睛却在扫描着“宝马”与“奔驰”,他在做着自己的“中国梦”。该同学以具体生活层面的“小”材料来表现“中国崛起”经济发展、工资提升、生活水平步步高的重大主题,以“小”来显“大”,这就使得这篇文章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会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也就博得读者的好感。
        二要着眼于“点”,  选好材料中最动人、最精彩、也最扣题的一个或几个“点”,并不惜笔墨加以描写,把它打造成一个魅力点、震撼点。
        细节的魔力在于“点”上功夫,要点拨学生在“细节点”上做文章。以“不褪色的细节碎片”为题写作,一位同学写小时候家境贫寒,开学了无法交学费,父亲感到很无奈,其中写了父亲卖血归来后醉酒的细节:“又到了8月30日,交学费的日子。我和妹妹早已做好的暑假作业很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然而没有钱交学费。看着别的孩子雀跃着去学校,我和妹妹忍不住站在窗边哭泣。父亲一言不发,他的脸色灰暗得像一片腌菜叶子。我们哽咽着催父亲去借钱。父亲去了很长时间,回来依旧两手空空。我们觉得一万个委屈,便不停地哭。太阳落下去了,家中十五瓦的电灯拉亮了。父亲做好了饭,给我们放好碗筷,喊我们,我和妹妹一声不吭。父亲无可奈何地坐下来一个人吃,他甚至喝了一点酒,那是烧菜用的极廉价的黄酒,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我们起先不知所措,后来哭着劝父亲别喝了。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簌簌地掉在碗里,又和洒出来的酒一起沾湿了父亲的衣襟。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来小时。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钱,拿去报名!’我和妹妹想笑却笑不出来,泪水也更汹涌地哗哗地下落。”这个细节“点”具有穿透力,透过父亲“流泪”“醉酒”,“摸出”卖血换来的学费,“很响地打在桌上”等描写文字,人们看到了父亲在艰难的境遇中支撑家庭的毅力和痛苦,看到了父亲对子女的负责和关爱。可以说,一篇文章如果有了这样催人泪下的“点”,就会以真情打动读者,甚至让人潸然泪下。
        三要着眼于“深”,发掘寻常细节所蕴含的与文题含意相契合的深意,使琐细的生活材料反映出深刻的内蕴来。
        写作的细节化,不是为细节而细节,而是以细节来突出作文主题,所以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挖掘细节的深刻内涵。可以通过一些“体操式”的小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悟功。例如:从习惯去菜地看母亲精心侍弄蔬菜的细节,悟出了自己也是在母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道理;从一个差生上课为打喷嚏而痛苦忍受的细节,悟出了差生的受歧视以及教育的不公正;从家乡小河的消逝忆及儿时河边快乐的玩耍、洗衣女子的说笑、村民引河水浇田等细节,悟出了现代文明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出深深的忧思。这样从深处探究细节,发掘出了细节的深意,从而彰显出了细节的力量。再看有位同学以“变”为题作文的主体部分:
斑驳的墙——
        多年的风蚀雨淋斑驳了它的形体,墙角的裂缝处每到雨后总是长出杂草青苔,如果在刘禹锡的陋室前倒也恰到好处,可这里的人们没有古代文人的雅兴。墙体上到处留下岁月的痕迹:有顽皮孩子们的涂鸦,有来往车辆的刮蹭,还有形形色色的小广告、寻人启事等,如同顽固的牛皮癣,甚至还有人畜的便溺。路过的行人最多在上面抹一把鼻涕,或蹭蹭踩上脏物的鞋底,谁都不愿意多看它一眼。
        偏偏墙的拐角因为避风,被一个剃头匠相中了。每逢集日,他便雄踞此地,撑起遮阳的大黄伞,操练他的“绝顶功夫”。于是,墙上更是平添了几个铁楔子。每当集散人空,地上就会留下或灰、或黑、或白的乱发,混着地上的糖葫芦杆儿、冰棒袋、烂橘子皮,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垃圾,满目狼藉。墙,就这样被人们漠视着,糟蹋着,而它一言不发。
亮丽的墙——
        突然有一天,据说要来一个检查团,这面墙时来运转。
        墙面被粉刷一新,墙角的碎砖乱瓦被清理得一干二净,那些杂草更是踪迹皆无。墙面上,还专门请人画了寓意丰富的宣传画:有宣传交通安全的,有赞美文明守信的,有警示节约用水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的图景吸引了行人驻足观望。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几天后,一溜黑色的轿车停在学校门口,一群衣着光鲜、面色红润的人下得车来,面对围墙或颔首,或评赞,或拍照,或指指点点。一阵喧闹过后,登车绝尘而去,留下一股股汽车尾气在空中升腾。
老去的墙——
        喧闹过后是沉寂,这段墙重又落寞下来,如同昙花一现的超女明星。
        一场暴风雨,墙上的宣传画模糊了,“老演员”又纷纷返场,似乎只是经历一个幕间休息,它们的“人气”永远不会低落。墙脚上的草木又开始滋生,瓦砾也渐渐多起来,墙面上的“牛皮癣”又重新复发,剃头匠的黄布伞也准时撑了起来,赶集的人又开始在上面抹鼻涕,蹭鞋底,谁都不愿意多看它一眼。
        通过一堵墙变化的的细节针砭了不讲文明的积习与弄虚作假的时弊,实在是振聋发聩,发人深思,再加上漫画般的细节描写,讽刺性的艺术手法,读来耐人寻味,使人解颐。如此在细节中见深意,会使文章内蕴深厚,活力四射,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与内心的冲击力。
【考场佳作】
2015年江苏卷:智慧
远离“智慧”的周庄
江苏一考生
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一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  
远远便看见大红的“周庄欢迎你”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死死咬着你的眼,躲都躲不掉。  
心怀忐忑,步入周庄。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声。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突起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还会来的”。我却是,“周庄……我不再来了”。  
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却相差甚远。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声歇处;“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也是去声,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一路陡然直下,悲戚处,叫人落泪,像悲叹昆曲,又像哀叹千灯。  
诚然,千灯在周庄面前,显得那样矮小。但,在千灯,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咿咿呀呀,你还未曾留意,它已穿过水域,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我才觉知天色已暝。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  
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  
考场点评  
        以前曾有一位散文家写过一篇《绝版的周庄》,为周庄极唱赞歌。确实,古苏州的毁灭成就了周庄,让它成为江南小镇的标本。但过度的商业开发,往往让游客乘兴而来,失望而归。满街的“万山蹄”味道,处处“向钱看”的做派,已经让小镇只余修葺出的古风貌,而全无古代精神余韵。作者所要逃离的是只余文化外壳的周庄,把周庄与千灯两相比较,精选细节,有讽有赞,于对比中展示出诗情哲理。  
2014年江苏卷:青春不朽
青春万岁
江苏一考生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的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考场点评
        这是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记叙文佳作,文章由搬家时父亲的衰老与母亲的远视起笔,似乎平淡无味;但是且慢,无意中映入眼帘的一本本书却是青春的记忆,两本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记录了青春年少好学进取,引发了追忆当年的追星岁月;《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和池莉、王安忆等,记录了青春年华好读书好读诗的经历,诗歌是专属青春少年的文学样式;……不经意的生活细节打开的是青春浩荡、青春不朽的大门。
【主题导练】
主题:乡愁
重读故乡/曹利
        随便登上哪座山梁,望极苍茫,乍一闭眼,令人不禁想起一位诗人的诗句。是的,那一块块田地——规则的,不规则的;平坦的,陡急的;收割了的,未收割的;犁过的,尚未犁过的……不正像一块各色各样的补丁,装饰在大地的胸前背侧吗?那补丁的下面,有着怎样血与汗水写就的蹒跚的历史!  
        哦,我愁苦的土地,我艰难的土地。
        当你的第一颗晶露被鸟鸣啼破,你就开始领受太阳的抚爱了;你与辛勤的农人一同醒来,一同探寻梦想;你任牛羊把朴素的足音盖满你的肌肤,你让雀鸟反反复复地歌唱;山风渐来,纵然扬起尘土也令人亲切;禾间树梢,沙沙的细语虽难听懂却让人欣慰。你收藏清凉的月夜,叫喜欢品味的人心旷神怡;而幽静的星夜,你又开放漫山遍野的花朵,让虫儿欢欣歌唱。  
点评:
        将田地说成是“一块各色各样的补丁,装饰在大地的胸前背侧”这样的比喻非常精彩,而后一段对农人、牛羊、雀鸟、树梢的描写也是细致动人,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写作功底。
主题:环保
沙的自白/蒋洁芳
我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很长时间,久远得自己都忘记了很多事。我看着这个世界的生物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进化直至灭亡。然而,我却不能说自己老,因为我的生命还很长,或许能陪伴这个星球到最后一天。尽管不老,但我清晰地感到,自己的心早已失去了冲劲和活力。也难怪,草木难以在我的身上扎根,鼠兔难以在我的身上刨穴,这无所事事的状态怎不让人昏昏欲睡呢?  
……
可再往后,我却觉得人类看我的眼神变得异样了。他们说,沙漠在日益扩大;他们说,沙尘暴的破坏力惊人;他们说,水里沉积了越来越多的泥沙。曾经令我感激涕零的称赞声不见了,耳边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咒骂。我想哭,因为心里实在委屈。  
我只是一摊沙,卑微的沙。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真的是我的错吗?我知道自己没有本事约束风的席卷,也没有能力抵御水的侵蚀。如果说无力阻止事态的发展是我的错,那么事情的起因到底在哪里,到底是谁让它发生的呢?  
        这时,人类为什么不再发出声音,为什么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卑微的我无意中背上了世界毁灭者的恶名,我再一次遭到了人类的欺骗和背叛。好了,即使我想恢复那不起眼儿的生活也不可能了,他们看我的眼神不再坦然,而是充满了恐惧。我想大声告诉他们,看看你们自己!而他们全都扭过头,堵住了耳朵。  
点评
        从沙的角度出发,以沙的视角看自然看人类社会,“草木难以在我的身上扎根,鼠兔难以在我的身上刨穴”,那种沙的略带懒散的生存状态描摹得很生动,文末对人类的质问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而人类的羞愧与尴尬呼应主旨,令人深思。
主题:青春
留不住的青春时光/邹钰彬
        无知少年渐渐长大,足迹也遍布了校园,二中的每一处地方似乎都有记忆的片段,时间被树木融入了树干里,年轮也一圈一圈地增长。树木日益茂盛,树干也愈发粗壮。  
春日遍地桃花盛,春风也坠入校园,迎春的花儿吐出鲜嫩的花蕊,吸收着太阳的恩泽。花旁的你散发出青春的气息,那气息被你挥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光像蒲公英一样承载着一些记忆飘向远方。  
夏日的艳阳,终究还是树叶不能遮挡的,无数的光束通过层层树叶的阻拦,来到那些不变的地方,光影间不断有闪烁,是尘埃还是那时光的沉淀?雨水来临,冲刷着校园,雨中那清新的气息伴随着雨声延绵过来。雨下不停,心梦不止,洗涤泥土还是刷亮印迹?  
秋老虎过后,树叶被秋风扫落,它的生命也就只能化作春泥。从树尖到地面经过了多少的旋转?经过了多少日夜再去滋养那棵树?用三年从树梢的嫩芽到将要离开的老叶,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才渐渐成熟,再转身离开?秋风悲凉意,最是离别时。  
刚好趁我们上课时没有注意外面,它来了,一片,两片,五片,八片,转眼间,天空中飘满了粉末一样的雪花,在静静地飘落时发出微小的声音。声音停止时,大雪也停了。我们疯一样地去握住那六菱边的雪花,看它慢慢地在手心融化,就像那些完整记忆,在时光中改变了性质,只留下一些残片。  
我们在不同的路口汇集,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离开,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方向。是时光是天意拼凑了我们,是荣誉是信念让我们走下去,是想念是回忆是梦,让我们牵紧手中线,联系在一起。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是否还记得现在的青春?  
终归会有回想,因为我们有着那些青春,拥有过那些青春。  
点评
        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光影,秋天的树叶,冬天的雪花,在作者的笔下一一细致展现,这些美好的意象伴随着我们的青春,落在记忆里最美的深处。
【技巧详解】
        如何让作文的细节更富吸引力呢?一般来说,要注重形象上具体生动的刻画,语言上委婉含蓄的表达,篇章上新奇巧妙的构思。
细节的刻画要具体生动,能给人可观可感的印象。细节刻画在语言上要尽量细腻,只有细腻的语言,才能为描写的景象和人物提供滋生艺术感染力的土壤,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辅以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就能收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映的艺术效果,从而使文章更加丰富和生动。
        写作大师们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这些细节。朱自清饱蘸着深情细致描写了肥胖的父亲艰难地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魏巍怀着对最可爱的人的崇敬之情描述了志愿军战士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镜头,杜甫以一腔悲愤渲染了武皇开边征调百姓时“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场景,柳永用特写的笔法凸现了与心爱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惜别情形,契诃夫以讽刺的意味刻画了晴天穿雨靴、热天穿棉大衣、用棉花堵住耳朵眼、把铅笔和小刀都装在套子里的“套中人”形象,巴尔扎克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守财奴葛朗特老头“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的举动……这些生动的细节赋予文章生命的色彩,给读者留下永远的记忆。
        如何点拨学生在写作中做到细节化呢?
        一要着眼于“小”,选取具有闪光点而又细腻的平凡小事,平凡中见真情,平凡中见精神,平凡中见奇特。
        例如,写“亲情”话题,有位同学就抓住了外婆“打眼罩儿”的细节,写作时便聚焦于此,他在作文中写道:“终于登上距姥姥家不太远的圩堤了,一眼就望见姥姥正站在房前的空地上,左手掌挡在眉前,朝着堤上张望,我知道她正在望着我。姥姥的这个动作已经很经典了,记得小时候,她就常常在太阳地里这样望着我,我似乎就是在姥姥这样的望中长大了,长高了,长胖了,而姥姥却在这样的望中渐渐变矮了,变瘦了,变老了。后来,我读书在外,又成了姥姥家匆匆来去的‘过客’。此刻,看到了姥姥这打眼罩儿遥望的姿势,我一下子呆住了,钉在圩堤上,忘了背包里的月饼、桂圆、苹果,还有手里提着的想寄存在姥姥家的夏衣,还有额头上的汗和鞋子里钻进的几粒小石子,我只是呆呆地望着姥姥遥望的姿势。”这样带有泥土味儿的生活细节,满含着作者的真挚情感,会勾起人们温暖的回忆,让人在感动中欣赏其文,如同欣赏一个鲜活跳动的生命。
        选“小”材料,尤其是在写“大”作文题时,“大”题“小”做往往会避免假、大、空、套,以真、实、新取胜。有道高考作文题是“崛起”,一般的同学都从宏观上写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富民强崛起于世界,而有位同学却从家庭生活细节入手:父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刚工作时省吃俭用攒了150多元钱,并通过学生家长弄一张“车票”,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十多年后老“飞鸽”太累了浑身伤痕累累不得不“光荣退休”,父亲只好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当时很流行的嘉陵摩托车;而进入新的世纪之后,父亲就埋怨起“嘉陵”的“性子太慢”速度总“追不上中国崛起的脚步”,前几年又移情于“速腾”了;现在,父亲常开着“速腾”逛车市,眼睛却在扫描着“宝马”与“奔驰”,他在做着自己的“中国梦”。该同学以具体生活层面的“小”材料来表现“中国崛起”经济发展、工资提升、生活水平步步高的重大主题,以“小”来显“大”,这就使得这篇文章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会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也就博得读者的好感。
        二要着眼于“点”,  选好材料中最动人、最精彩、也最扣题的一个或几个“点”,并不惜笔墨加以描写,把它打造成一个魅力点、震撼点。
        细节的魔力在于“点”上功夫,要点拨学生在“细节点”上做文章。以“不褪色的细节碎片”为题写作,一位同学写小时候家境贫寒,开学了无法交学费,父亲感到很无奈,其中写了父亲卖血归来后醉酒的细节:“又到了8月30日,交学费的日子。我和妹妹早已做好的暑假作业很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然而没有钱交学费。看着别的孩子雀跃着去学校,我和妹妹忍不住站在窗边哭泣。父亲一言不发,他的脸色灰暗得像一片腌菜叶子。我们哽咽着催父亲去借钱。父亲去了很长时间,回来依旧两手空空。我们觉得一万个委屈,便不停地哭。太阳落下去了,家中十五瓦的电灯拉亮了。父亲做好了饭,给我们放好碗筷,喊我们,我和妹妹一声不吭。父亲无可奈何地坐下来一个人吃,他甚至喝了一点酒,那是烧菜用的极廉价的黄酒,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我们起先不知所措,后来哭着劝父亲别喝了。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簌簌地掉在碗里,又和洒出来的酒一起沾湿了父亲的衣襟。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来小时。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钱,拿去报名!’我和妹妹想笑却笑不出来,泪水也更汹涌地哗哗地下落。”这个细节“点”具有穿透力,透过父亲“流泪”“醉酒”,“摸出”卖血换来的学费,“很响地打在桌上”等描写文字,人们看到了父亲在艰难的境遇中支撑家庭的毅力和痛苦,看到了父亲对子女的负责和关爱。可以说,一篇文章如果有了这样催人泪下的“点”,就会以真情打动读者,甚至让人潸然泪下。
        三要着眼于“深”,发掘寻常细节所蕴含的与文题含意相契合的深意,使琐细的生活材料反映出深刻的内蕴来。
        写作的细节化,不是为细节而细节,而是以细节来突出作文主题,所以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挖掘细节的深刻内涵。可以通过一些“体操式”的小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悟功。例如:从习惯去菜地看母亲精心侍弄蔬菜的细节,悟出了自己也是在母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道理;从一个差生上课为打喷嚏而痛苦忍受的细节,悟出了差生的受歧视以及教育的不公正;从家乡小河的消逝忆及儿时河边快乐的玩耍、洗衣女子的说笑、村民引河水浇田等细节,悟出了现代文明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出深深的忧思。这样从深处探究细节,发掘出了细节的深意,从而彰显出了细节的力量。再看有位同学以“变”为题作文的主体部分:
斑驳的墙——
        多年的风蚀雨淋斑驳了它的形体,墙角的裂缝处每到雨后总是长出杂草青苔,如果在刘禹锡的陋室前倒也恰到好处,可这里的人们没有古代文人的雅兴。墙体上到处留下岁月的痕迹:有顽皮孩子们的涂鸦,有来往车辆的刮蹭,还有形形色色的小广告、寻人启事等,如同顽固的牛皮癣,甚至还有人畜的便溺。路过的行人最多在上面抹一把鼻涕,或蹭蹭踩上脏物的鞋底,谁都不愿意多看它一眼。
        偏偏墙的拐角因为避风,被一个剃头匠相中了。每逢集日,他便雄踞此地,撑起遮阳的大黄伞,操练他的“绝顶功夫”。于是,墙上更是平添了几个铁楔子。每当集散人空,地上就会留下或灰、或黑、或白的乱发,混着地上的糖葫芦杆儿、冰棒袋、烂橘子皮,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垃圾,满目狼藉。墙,就这样被人们漠视着,糟蹋着,而它一言不发。
亮丽的墙——
        突然有一天,据说要来一个检查团,这面墙时来运转。
        墙面被粉刷一新,墙角的碎砖乱瓦被清理得一干二净,那些杂草更是踪迹皆无。墙面上,还专门请人画了寓意丰富的宣传画:有宣传交通安全的,有赞美文明守信的,有警示节约用水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的图景吸引了行人驻足观望。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几天后,一溜黑色的轿车停在学校门口,一群衣着光鲜、面色红润的人下得车来,面对围墙或颔首,或评赞,或拍照,或指指点点。一阵喧闹过后,登车绝尘而去,留下一股股汽车尾气在空中升腾。
老去的墙——
        喧闹过后是沉寂,这段墙重又落寞下来,如同昙花一现的超女明星。
        一场暴风雨,墙上的宣传画模糊了,“老演员”又纷纷返场,似乎只是经历一个幕间休息,它们的“人气”永远不会低落。墙脚上的草木又开始滋生,瓦砾也渐渐多起来,墙面上的“牛皮癣”又重新复发,剃头匠的黄布伞也准时撑了起来,赶集的人又开始在上面抹鼻涕,蹭鞋底,谁都不愿意多看它一眼。
        通过一堵墙变化的的细节针砭了不讲文明的积习与弄虚作假的时弊,实在是振聋发聩,发人深思,再加上漫画般的细节描写,讽刺性的艺术手法,读来耐人寻味,使人解颐。如此在细节中见深意,会使文章内蕴深厚,活力四射,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与内心的冲击力。
【考场佳作】
2015年江苏卷:智慧
远离“智慧”的周庄
江苏一考生
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一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  
远远便看见大红的“周庄欢迎你”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死死咬着你的眼,躲都躲不掉。  
心怀忐忑,步入周庄。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声。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突起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还会来的”。我却是,“周庄……我不再来了”。  
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却相差甚远。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声歇处;“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也是去声,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一路陡然直下,悲戚处,叫人落泪,像悲叹昆曲,又像哀叹千灯。  
诚然,千灯在周庄面前,显得那样矮小。但,在千灯,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咿咿呀呀,你还未曾留意,它已穿过水域,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我才觉知天色已暝。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  
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  
考场点评  
        以前曾有一位散文家写过一篇《绝版的周庄》,为周庄极唱赞歌。确实,古苏州的毁灭成就了周庄,让它成为江南小镇的标本。但过度的商业开发,往往让游客乘兴而来,失望而归。满街的“万山蹄”味道,处处“向钱看”的做派,已经让小镇只余修葺出的古风貌,而全无古代精神余韵。作者所要逃离的是只余文化外壳的周庄,把周庄与千灯两相比较,精选细节,有讽有赞,于对比中展示出诗情哲理。  
2014年江苏卷:青春不朽
青春万岁
江苏一考生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的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考场点评
        这是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记叙文佳作,文章由搬家时父亲的衰老与母亲的远视起笔,似乎平淡无味;但是且慢,无意中映入眼帘的一本本书却是青春的记忆,两本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记录了青春年少好学进取,引发了追忆当年的追星岁月;《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和池莉、王安忆等,记录了青春年华好读书好读诗的经历,诗歌是专属青春少年的文学样式;……不经意的生活细节打开的是青春浩荡、青春不朽的大门。
【主题导练】
主题:乡愁
重读故乡/曹利
        随便登上哪座山梁,望极苍茫,乍一闭眼,令人不禁想起一位诗人的诗句。是的,那一块块田地——规则的,不规则的;平坦的,陡急的;收割了的,未收割的;犁过的,尚未犁过的……不正像一块各色各样的补丁,装饰在大地的胸前背侧吗?那补丁的下面,有着怎样血与汗水写就的蹒跚的历史!  
        哦,我愁苦的土地,我艰难的土地。
        当你的第一颗晶露被鸟鸣啼破,你就开始领受太阳的抚爱了;你与辛勤的农人一同醒来,一同探寻梦想;你任牛羊把朴素的足音盖满你的肌肤,你让雀鸟反反复复地歌唱;山风渐来,纵然扬起尘土也令人亲切;禾间树梢,沙沙的细语虽难听懂却让人欣慰。你收藏清凉的月夜,叫喜欢品味的人心旷神怡;而幽静的星夜,你又开放漫山遍野的花朵,让虫儿欢欣歌唱。  
点评:
        将田地说成是“一块各色各样的补丁,装饰在大地的胸前背侧”这样的比喻非常精彩,而后一段对农人、牛羊、雀鸟、树梢的描写也是细致动人,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写作功底。
主题:环保
沙的自白/蒋洁芳
我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很长时间,久远得自己都忘记了很多事。我看着这个世界的生物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进化直至灭亡。然而,我却不能说自己老,因为我的生命还很长,或许能陪伴这个星球到最后一天。尽管不老,但我清晰地感到,自己的心早已失去了冲劲和活力。也难怪,草木难以在我的身上扎根,鼠兔难以在我的身上刨穴,这无所事事的状态怎不让人昏昏欲睡呢?  
……
可再往后,我却觉得人类看我的眼神变得异样了。他们说,沙漠在日益扩大;他们说,沙尘暴的破坏力惊人;他们说,水里沉积了越来越多的泥沙。曾经令我感激涕零的称赞声不见了,耳边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咒骂。我想哭,因为心里实在委屈。  
我只是一摊沙,卑微的沙。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真的是我的错吗?我知道自己没有本事约束风的席卷,也没有能力抵御水的侵蚀。如果说无力阻止事态的发展是我的错,那么事情的起因到底在哪里,到底是谁让它发生的呢?  
        这时,人类为什么不再发出声音,为什么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卑微的我无意中背上了世界毁灭者的恶名,我再一次遭到了人类的欺骗和背叛。好了,即使我想恢复那不起眼儿的生活也不可能了,他们看我的眼神不再坦然,而是充满了恐惧。我想大声告诉他们,看看你们自己!而他们全都扭过头,堵住了耳朵。  
点评
        从沙的角度出发,以沙的视角看自然看人类社会,“草木难以在我的身上扎根,鼠兔难以在我的身上刨穴”,那种沙的略带懒散的生存状态描摹得很生动,文末对人类的质问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而人类的羞愧与尴尬呼应主旨,令人深思。
主题:青春
留不住的青春时光/邹钰彬
        无知少年渐渐长大,足迹也遍布了校园,二中的每一处地方似乎都有记忆的片段,时间被树木融入了树干里,年轮也一圈一圈地增长。树木日益茂盛,树干也愈发粗壮。  
春日遍地桃花盛,春风也坠入校园,迎春的花儿吐出鲜嫩的花蕊,吸收着太阳的恩泽。花旁的你散发出青春的气息,那气息被你挥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光像蒲公英一样承载着一些记忆飘向远方。  
夏日的艳阳,终究还是树叶不能遮挡的,无数的光束通过层层树叶的阻拦,来到那些不变的地方,光影间不断有闪烁,是尘埃还是那时光的沉淀?雨水来临,冲刷着校园,雨中那清新的气息伴随着雨声延绵过来。雨下不停,心梦不止,洗涤泥土还是刷亮印迹?  
秋老虎过后,树叶被秋风扫落,它的生命也就只能化作春泥。从树尖到地面经过了多少的旋转?经过了多少日夜再去滋养那棵树?用三年从树梢的嫩芽到将要离开的老叶,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才渐渐成熟,再转身离开?秋风悲凉意,最是离别时。  
刚好趁我们上课时没有注意外面,它来了,一片,两片,五片,八片,转眼间,天空中飘满了粉末一样的雪花,在静静地飘落时发出微小的声音。声音停止时,大雪也停了。我们疯一样地去握住那六菱边的雪花,看它慢慢地在手心融化,就像那些完整记忆,在时光中改变了性质,只留下一些残片。  
我们在不同的路口汇集,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离开,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方向。是时光是天意拼凑了我们,是荣誉是信念让我们走下去,是想念是回忆是梦,让我们牵紧手中线,联系在一起。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是否还记得现在的青春?  
终归会有回想,因为我们有着那些青春,拥有过那些青春。  
点评
        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光影,秋天的树叶,冬天的雪花,在作者的笔下一一细致展现,这些美好的意象伴随着我们的青春,落在记忆里最美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