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情感
作者:
佚名
分类:
作文大全
子类:
作文技法
        在高考作文统一评分标准要求下,考生很容易被评分标准束缚住手脚,陷入模式化写作、套作的怪圈。具体说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情感表达,忽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忽略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独到的认识与发现,只陈他见,只用他例,人云亦云。考生应从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自我认识等方面出发,细致观察,生动描叙,使得文章因强烈的真实感而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因对人生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的独特性和强烈的现实感的表达而吸引读者眼球,撞击读者心灵,引发读者思考。  
【技巧详解】
        一篇文章仅有真情实感还不够,还需运用一定的技巧才能将真挚动人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技巧一:自诉衷肠引共鸣  
运用这类技巧的作文常常抒写个人真切感受或体验,有时甚至是个人悲惨的经历与遭遇,故能触动人心最柔软处而引发共鸣,远胜那些造情、矫情、全无真切体验的平庸之作。这类作文多采用书信、日记等内心独白的形式,让作为主体的“我”敞开心扉,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常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来触动人心。  
例1  我好想您,昨天终于见到了您。看见您那张写满欣慰又略带疲惫的脸,我非常心疼并由衷地感激您。您想亲自为我送考、加油,急匆匆地从西藏赶回湖南。可以想象,您在千里迢迢的青藏铁路上彻夜颠簸的情景……我知道,您的心在谁身上,谁就能成为您的风景!妈妈,您知道吗?我看到您的那一刻,此前对您的所有埋怨,都烟消云散了。  
妈妈,说实话,我怨恨过您。您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却让我错过了三年的母爱。三年前,我顺利进入高中,您却在那样重要的时刻,选择进藏支教……  
(2014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心灵的仙境》)  
例1娓娓诉说援藏的母亲在“我”高考之际,专程返湘为“我”加油助威带给“我”的情感触动,情真意切,真可谓是“情至深处文自华”。  
亲情是写不尽、道不完的话题。如果扣住亲情选材,是容易写出佳作的。  
例2  ……晚上还有道场上的很多事等着我去做。这里只有我一个人披麻戴孝,但我不觉得孤独,因为我总觉得,她在看着我呢。  
人群陆续到达,我不断地向每一个前来悼念的人下脆。每跪一个人,想起的是她那双漂亮却带着水色的眼神,现在那水却顺着我的眼角流了下来。  
时间慢慢远逝,那些哭过喊过或始终面无表情的人都走光了,只留下几个守夜的嫌冷,砍了条板凳,烧起一堆火,围坐着嗑瓜子,说说笑笑。我打了几个盹,每次都被寒冷刺醒,即使挨着火盆,也无济于事。  
天渐渐亮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终于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刻。  
昨天抬她进来的人,又再次抬起她,走进了火葬室。我站在门口,突然就哭得不可抑制……  
(2012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天上之母》)  
《天上之母》抒写的是母亲丧礼上个人最悲惨、最真切的体验,真挚、悲痛之情直接呈现,极易催人泪下、惹人怜爱。  
当然,此类作文贵在真实,考生决不可为了博取他人同情而胡乱编造个人或家庭的悲惨遭遇,否则极有可能弄巧成拙,因为对于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而言,是否情真意切还是很容易辨别的。  
技巧二:植入意象巧载情  
使用这种方法的作文并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植入某个意象,将所要表达之情寄寓在这个意象上,借助这个意象加以含蓄、巧妙表达。其好处在于:作文因此少了一分直白,多了一分含蓄委婉,从而更具情味。  
例3  ……你曾经跟我说,你不是大官,也不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你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当个铁梯子让孩子越爬越高,顺风顺水。你只是一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我说,谢谢纸梯,让我比别人坚强,比别人完美。我愿意带上纸梯一路向前。  
(2013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纸梯》)  
这篇作文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纸梯这样一个意象。它既是具体的,我们脑海里甚至能浮现出一架用纸折的梯子的形象,又是具有深意的,甚至影射了一种社会现象:父母不为子女铺好路,反而更能磨砺子女,更有利于子女成长。“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也寄寓于纸梯之中。  
可见,有时作文中巧妙植入某个意象,会使文章表情达意更加灵活,既有效避免了行文呆滞,又能以少胜多。  
技巧三:融情于景情更浓  
此类作文同样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融情于景,即借助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人物心情。文中景物的变化常常折射出内心情感的波澜,作文往往更富有诗意而显得有意境。  
例4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就像绵长的愁绪……  
……屋外还在下着雨,犹如她的内心世界……  
……窗外的雨仍在下着,不过比先前小一点儿。她想着,也许呆会儿儿子会打电话来,也许他会亲切地叫她一声“妈”……  
……外面的雨越下越小,雨雾薄了,几乎都要看不见天空了……  
……似乎外面的雨又下了,下得比刚才的还大……  
(2012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忧与爱》)  
《忧与爱》散见于各处的景物描写似乎是写实,其实是作者借此烘托文中人物“母亲”的心情变化:忧愁—愁情逐渐减弱—复愁。情因景显,情景交融,余味悠长。  
所以,考生写作中表达情感时,不妨尝试借助景物来传情,从而使文章意蕴更丰富,而不是如白开水般索然无味。  
技巧四:直指时弊爱憎明  
这类作文不是人云亦云或无病呻吟,也不“只拿古人言事”,而是紧扣现实直指时弊,不是说空话、套话而不见作者自我,而是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真正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写作理念。文中所持之论未必颠扑不破、无可挑剔,但这类文章常常能以其真实、有个性而受阅卷老师青睐。  
例5  ……那些匆匆而过的人,他们忙于各自的生计,法律也难以追究他们的见死不救,但他们难以逃脱公众的谴责。阿婆“出手”了,她没能挽救小悦悦的生命,但挽救了一个社会最后的良心。她也替我们所有人,守住人性最基本的善良。  
这位阿婆也就像那位修船工一样,顺手把一个漏洞给补上了,她补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漏洞……  
……我们也应同样欣慰地看到,在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润物细无声”下,涌现一批在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并发扬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他们无疑是值得赞美的,但我们同样也要向一群“沉默的大多数”致敬:他们,以每一次不经意的善良人性的流露,以每一次看似随意而额外的“举手之劳”,解人于困厄之际,救人于危难之时。他们如点点星光,照耀并温暖着这个急速转型的社会。  
他们,正是给我们这个社会补漏的“修船工”!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优秀作文《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  
《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议论明确针对时弊而发,爱憎褒贬丝毫不含糊,所论振聋发聩,催人警醒,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跃然纸上。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考生写作时决不可“只拿古人言事”。大家试想,如果《阿房宫赋》没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样的直指现实的经典之论,《六国论》没有“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样的直指现实的深化之语,它们还能成为千古名文吗?
【考场佳作】
2015年高考广东卷:感知自然
带您去看花海
一考生
  昨日之时,您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您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仍记得小时候,父母外出,外婆您总是在乡下带着我忙农活。正当夏时,天气炎热,忽然一场大雨,您放下农活,笑眯眯地翻过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说:“囡囡,热了吧?走,外婆带你凉快去。”一个激灵,我鱼跃而起。外婆打着把破旧的伞,肩上托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门。外婆所说的“纳凉好去处”竟是村里的一片莲藕地。地是小方的浅池塘,有一间破木屋,我们进去时已湿了身,外婆顺手摘了片荷叶搭在我的头上,浅浅的荷香,仿佛我就是荷花欲开时刚醒来的花仙子,我离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冲刷了盛夏的暑气,连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凉的,溢着花香的。  
  荷花淡淡开,在风雨中舒展姿态,绿色的裙摆随风扬起。我依偎在您怀里问道:“外婆,为什么下雨了就会凉快?为什么荷花夏天开?为什么……”“哎哟,可问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晓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着问。您捏了捏我的小脸,说:“那要等囡囡长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些惆怅,这片荷塘已离我有些远了。  
  是啊,长大了,我会了。我会牵着您去散步,瞧见路边开得正烂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诉您:“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热解毒之用……那是金钱草,因为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您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自豪。您突然看看天,我知道您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样的状况。但您眯着眼,总是看不清,觉得天更远更远了,自嘲地说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您的手背,翻了翻手机里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这个星期都不会下雨,我们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诉您荷花有哪些药用价值哦。”我扬了扬手机,天空就在这里,自然也在这里,不远。我们可以离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谢您,带我去看荷赏雨,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您去看荷花成片,给您数数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必遗憾。  
  我们,去看花海成片,细数花名。  
点评  
  本文以“带您去看花海”为题,紧扣作文材料“感知自然”,是全文一以贯之的线索,富有诗情画意,很能吸引人眼球。作者用第二人称“您”来叙写,写外婆带“我”去亲近自然、领悟自然,其间的语言彰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奶奶的感激之情。用第二人称,也便于作者抒情,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文章情真、事真,并且考生能通过语言巧妙地传达出这种情感,脱离了一般文章的虚构、套作,情感表达真挚自然。  
2015年江苏卷:智慧
老爹
一考生
        老爹并不是我的亲爹,之所以这么称呼他,纯粹是为了与我那亲生老爸加以分辨。
老爹是做杠秤的。一手老茧可见他技艺之精湛。没错,老爹已经出师四十年了。
老爹是拜师学艺的,听说这做杠秤的是一户姓胡的人家。本来是不外传的,可是到了这一代却突然没有了接班的人,只好收下了老爹和蒋叔。他们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老爹呆板甚至有些迂腐,而蒋叔却对人曲笑逢迎。
他俩出师之后,在这一条马路两边各自开了一家秤店。一开始两家都红红火火的,可是日子一久,老爹的店面日趋单薄,冷清得有点凄凉,那褪了色的招牌即使挡在路上也无人问津。
一日,老爹看不下如此冷清的店铺,便关了门,信步走到蒋叔的店铺。进店一看,可谓人气兴旺啊!崭新而又鲜亮的招牌,更是让老爹心里一揪,既疑惑又羡慕。
老爹就呆在蒋叔家,一直到天很晚,蒋叔的店才平静下来。他俩在后院里摆上一桌小酒,边吃边聊。老爹有点羞涩地问:“师兄,你说我家店铺为啥那么冷清,眼瞅着就要关门大吉了。你的店,怎的就忙得不可交?”叹了口气,点了支烟,又给拧灭了。
蒋叔笑笑说:“你怎么就这般榆木脑袋呢?都说顾客是上帝,上帝叫你给他的秤少一两。你不能给他多一钱。你听他的,照做便是了。嗬,想起来了,有个大商家叫我出五十杆缺二两的秤,要不我分你一半生意?”
老爹听完,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喝完酒,朝蒋叔摆摆手:“那五十杆秤,你自己做呢!”
老爹的店依然那么冷清。直到有一天,听说蒋叔的店被人掀了,他才跑过去看看。蒋叔被堵在店里,落魄得像条狗。老爹问:“要多少才可以补救?”蒋叔说是四十杆秤。老爹回去一连几日黑白不分地赶,总算帮蒋叔还清了。后来,蒋叔的店关门大吉,他在一天夜里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老爹的店却日渐红火了。现在,每当有人怀疑斤两有问题,小贩们总是丢下一句:“这是老陈的秤!”那人便作罢了。
是的,老爹即老陈,名唤陈实。人们就敬重地这个“实”字。
点评
        文章最重要的特色即沉稳冷静的视角与真挚的情感,能使我们理性、理智地看待和处理某些事情,让“诚信”真正落到实处,让善举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不会烫伤别人的肉体和心灵。文章所叙的事是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自然,读者很容易就将作者的推断和自己的认识进行对比、印证、思考和分析,因而产生共鸣。这就是真情所能收到的预期效果。考生能客观而富有情感地表达自己对“老爹”的尊敬,这就是真情的力量!
【主题导练】
主题:温情
冬日里的老时光/张舒玥
如果有一天,岁月终将在你的额头上刻下印记,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心里。  
——《中国合伙人》  
在北方人的记忆里,冬天总少不了运煤工人用布满污渍的双手来回搬煤的身影。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运煤工这个带着浓厚时代印记的职业也即将在历史舞台上走到尽头。看着那些落寞的身影,我回想起了童年记忆里的一个个冬天,回想起了那份原始的温情。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家里度过的。每到冬天,运煤工人就会在狭小的楼道里爬上爬下、挨家挨户地传递温暖。年幼的我按捺不住好奇,常常穿着剪裁粗糙、花色艳俗的棉袄不停乱窜:不时伸手戳戳码放整齐的蜂窝煤,或干脆横在楼梯中间,要挟运煤工留下“买路财”,工人叔叔只好无奈地看着我。最后,当然是以脸被抹得乌黑的我被长辈教训而告终。  
煤置于干燥的角落,用长长的火钳夹起,放进炉子,当火苗一点点往上蹿的时候,大人们便拎开我那好奇的小脑袋,再在炉灶上“坐”一壶水。火苗舔舐着炉壁,屋子里渐渐暖和了起来,大人们各自忙碌,我便搬起板凳继续盯着炉子看。炉子烧得很旺,壶嘴不停吐出白雾状的水汽,天花板上氤氲一片。有时奶奶会握着我的小手一起烤火,而她则会讲些年月已久的故事。那是我日夜思念、倍感温暖、如今却已走远的老时光啊。  
冬日里最热闹的日子是除夕。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架起一锅水,和面擀皮包饺子。贪玩的我会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偷”来一块面团,按照自己的宏伟蓝图创造一番,趁其不备把自己的大作丢进锅里。小把戏在出锅时便会大白于众人,可我还是会硬着头皮吃下去,一口咬定自己包的才最好吃。  
    ……
尽管有一天,伴着历史车轮的无情碾过,那样的冬日印记终将被抹去,但无论如何,请别把心底的那份温情记忆抹去。过年在家,请放下手机离开网络,多和鬓角斑白的父母说说话,夸夸他们做的家乡菜。哪怕我们不再挤在同一个被窝里,也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会一直把他们放在心里惦记着。  
凛冬将至,你准备好用一颗滚烫的心来温暖彼此了吗?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了浓浓温情的抒情散文。当童年的纯真不再,当温暖的火炉早已被空调暖气所取代,当我们一头扎进网络世界而不愿与亲人在火炉边围坐谈心,当“年味儿”日渐淡薄,我们才发现,那温暖的老时光早已一去不复返。作者在文中,以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向我们发出呼吁:请用一颗滚烫的心来温暖我们的亲情,不要让亲情渐行渐远。文章情感充沛,语言优美,环境、气氛烘托到位,读后令人反思。
主题:母爱
目光热恋的远方,一定春暖花开/官美玲
这天,天色暗淡,细雨蒙蒙,汽车喇叭的鸣叫也似乎比平日多了几许躁动不安。站牌旁,人们纷纷伸长了脖子向远处张望,我也焦急地等车回家。  
突然,身旁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跟着妈妈走出人群,急匆匆冲进雨中,向着马路对面的方向走去。母亲在起步的一瞬间握住了儿子的手,儿子却一动不动,转头看她,眉毛紧皱,想要说什么,他此刻的神情被母亲尽收眼底。儿子转过头,撇撇嘴,轻轻地将自己的小手从母亲的大手中挣脱,然后大步向前。母亲一怔,随即跟上前。我分明看到她眸中那掩饰不住的失落。  
看着他们一大一小的背影渐渐消失在细雨中,我思绪纷飞。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也像那个儿子一样,不屑父母递过来的关心。送来一件外衣,“不冷,拿走拿走”;递过来一杯热奶,“难喝,不要”;伸出一只温暖的大手,用力挣开。即使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焦心如焚的挂念,也总是不屑一顾,甚至用极其不耐烦且任性的神情一一挡回。  
也不知从何时起,那个喜欢捧着书跑来跑去、问东问西的小小身影突然被时光冲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默默地翻书、一个人上网寻求答案的倔强的背影。也不再是那个在商店里一手拿着一种颜色的发夹,欢快地跑到母亲身旁询问哪种颜色更漂亮的孩子,在母亲给出建议后仍然犹豫不决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张哭丧的脸请求道:“妈妈,我选不好,两个都要好不好?”而现在,总是习惯一个人做出抉择,再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也不像儿时受了委屈就钻到父亲怀中大哭并且寻求安慰,而是学会了一个人辩解一个人还击。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说:“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人生如逆旅,我们总是背着儿时的时光走向未知的明天。  
《目送》中,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漫长的道路。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目送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直到最后成为一个点消失在目光无法触及的远方。母亲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她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的她向往过,义无反顾过,也跌倒过,流泪过,但却未曾有过后悔。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这条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懂;这路上的风景,也只有自己看过才会会心一笑;这路上的果实,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觉得甘美。这条路,也正是在母亲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通向幸福的终点。  
天色依旧暗淡,烟雨愈加迷蒙,更有阵阵寒意袭来。我快步登上公交车,赶往家的方向。我相信在那目光热恋的远方,一定春暖花开。  
点评  
雨中的一个场景,引起作者思绪纷飞。作者以“目光”为线,串起几个片断,现实中的场景,回忆中的场景,龙应台《目送》中的场景,从而反观自身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怀,深切体味原本不曾体味出的亲情。几个片断衔接自然,形散神聚,回望因有一定的距离感,似乎胜于身在其境;又因带有自省的意味,表达出的对母爱的深刻感念和体察尤为深刻。
【技巧详解】
        一篇文章仅有真情实感还不够,还需运用一定的技巧才能将真挚动人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技巧一:自诉衷肠引共鸣  
运用这类技巧的作文常常抒写个人真切感受或体验,有时甚至是个人悲惨的经历与遭遇,故能触动人心最柔软处而引发共鸣,远胜那些造情、矫情、全无真切体验的平庸之作。这类作文多采用书信、日记等内心独白的形式,让作为主体的“我”敞开心扉,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常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来触动人心。  
例1  我好想您,昨天终于见到了您。看见您那张写满欣慰又略带疲惫的脸,我非常心疼并由衷地感激您。您想亲自为我送考、加油,急匆匆地从西藏赶回湖南。可以想象,您在千里迢迢的青藏铁路上彻夜颠簸的情景……我知道,您的心在谁身上,谁就能成为您的风景!妈妈,您知道吗?我看到您的那一刻,此前对您的所有埋怨,都烟消云散了。  
妈妈,说实话,我怨恨过您。您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却让我错过了三年的母爱。三年前,我顺利进入高中,您却在那样重要的时刻,选择进藏支教……  
(2014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心灵的仙境》)  
例1娓娓诉说援藏的母亲在“我”高考之际,专程返湘为“我”加油助威带给“我”的情感触动,情真意切,真可谓是“情至深处文自华”。  
亲情是写不尽、道不完的话题。如果扣住亲情选材,是容易写出佳作的。  
例2  ……晚上还有道场上的很多事等着我去做。这里只有我一个人披麻戴孝,但我不觉得孤独,因为我总觉得,她在看着我呢。  
人群陆续到达,我不断地向每一个前来悼念的人下脆。每跪一个人,想起的是她那双漂亮却带着水色的眼神,现在那水却顺着我的眼角流了下来。  
时间慢慢远逝,那些哭过喊过或始终面无表情的人都走光了,只留下几个守夜的嫌冷,砍了条板凳,烧起一堆火,围坐着嗑瓜子,说说笑笑。我打了几个盹,每次都被寒冷刺醒,即使挨着火盆,也无济于事。  
天渐渐亮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终于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刻。  
昨天抬她进来的人,又再次抬起她,走进了火葬室。我站在门口,突然就哭得不可抑制……  
(2012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天上之母》)  
《天上之母》抒写的是母亲丧礼上个人最悲惨、最真切的体验,真挚、悲痛之情直接呈现,极易催人泪下、惹人怜爱。  
当然,此类作文贵在真实,考生决不可为了博取他人同情而胡乱编造个人或家庭的悲惨遭遇,否则极有可能弄巧成拙,因为对于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而言,是否情真意切还是很容易辨别的。  
技巧二:植入意象巧载情  
使用这种方法的作文并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植入某个意象,将所要表达之情寄寓在这个意象上,借助这个意象加以含蓄、巧妙表达。其好处在于:作文因此少了一分直白,多了一分含蓄委婉,从而更具情味。  
例3  ……你曾经跟我说,你不是大官,也不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你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当个铁梯子让孩子越爬越高,顺风顺水。你只是一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我说,谢谢纸梯,让我比别人坚强,比别人完美。我愿意带上纸梯一路向前。  
(2013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纸梯》)  
这篇作文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纸梯这样一个意象。它既是具体的,我们脑海里甚至能浮现出一架用纸折的梯子的形象,又是具有深意的,甚至影射了一种社会现象:父母不为子女铺好路,反而更能磨砺子女,更有利于子女成长。“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也寄寓于纸梯之中。  
可见,有时作文中巧妙植入某个意象,会使文章表情达意更加灵活,既有效避免了行文呆滞,又能以少胜多。  
技巧三:融情于景情更浓  
此类作文同样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融情于景,即借助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人物心情。文中景物的变化常常折射出内心情感的波澜,作文往往更富有诗意而显得有意境。  
例4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就像绵长的愁绪……  
……屋外还在下着雨,犹如她的内心世界……  
……窗外的雨仍在下着,不过比先前小一点儿。她想着,也许呆会儿儿子会打电话来,也许他会亲切地叫她一声“妈”……  
……外面的雨越下越小,雨雾薄了,几乎都要看不见天空了……  
……似乎外面的雨又下了,下得比刚才的还大……  
(2012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忧与爱》)  
《忧与爱》散见于各处的景物描写似乎是写实,其实是作者借此烘托文中人物“母亲”的心情变化:忧愁—愁情逐渐减弱—复愁。情因景显,情景交融,余味悠长。  
所以,考生写作中表达情感时,不妨尝试借助景物来传情,从而使文章意蕴更丰富,而不是如白开水般索然无味。  
技巧四:直指时弊爱憎明  
这类作文不是人云亦云或无病呻吟,也不“只拿古人言事”,而是紧扣现实直指时弊,不是说空话、套话而不见作者自我,而是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真正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写作理念。文中所持之论未必颠扑不破、无可挑剔,但这类文章常常能以其真实、有个性而受阅卷老师青睐。  
例5  ……那些匆匆而过的人,他们忙于各自的生计,法律也难以追究他们的见死不救,但他们难以逃脱公众的谴责。阿婆“出手”了,她没能挽救小悦悦的生命,但挽救了一个社会最后的良心。她也替我们所有人,守住人性最基本的善良。  
这位阿婆也就像那位修船工一样,顺手把一个漏洞给补上了,她补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漏洞……  
……我们也应同样欣慰地看到,在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润物细无声”下,涌现一批在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并发扬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他们无疑是值得赞美的,但我们同样也要向一群“沉默的大多数”致敬:他们,以每一次不经意的善良人性的流露,以每一次看似随意而额外的“举手之劳”,解人于困厄之际,救人于危难之时。他们如点点星光,照耀并温暖着这个急速转型的社会。  
他们,正是给我们这个社会补漏的“修船工”!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优秀作文《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  
《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议论明确针对时弊而发,爱憎褒贬丝毫不含糊,所论振聋发聩,催人警醒,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跃然纸上。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考生写作时决不可“只拿古人言事”。大家试想,如果《阿房宫赋》没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样的直指现实的经典之论,《六国论》没有“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样的直指现实的深化之语,它们还能成为千古名文吗?
【考场佳作】
2015年高考广东卷:感知自然
带您去看花海
一考生
  昨日之时,您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您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仍记得小时候,父母外出,外婆您总是在乡下带着我忙农活。正当夏时,天气炎热,忽然一场大雨,您放下农活,笑眯眯地翻过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说:“囡囡,热了吧?走,外婆带你凉快去。”一个激灵,我鱼跃而起。外婆打着把破旧的伞,肩上托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门。外婆所说的“纳凉好去处”竟是村里的一片莲藕地。地是小方的浅池塘,有一间破木屋,我们进去时已湿了身,外婆顺手摘了片荷叶搭在我的头上,浅浅的荷香,仿佛我就是荷花欲开时刚醒来的花仙子,我离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冲刷了盛夏的暑气,连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凉的,溢着花香的。  
  荷花淡淡开,在风雨中舒展姿态,绿色的裙摆随风扬起。我依偎在您怀里问道:“外婆,为什么下雨了就会凉快?为什么荷花夏天开?为什么……”“哎哟,可问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晓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着问。您捏了捏我的小脸,说:“那要等囡囡长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些惆怅,这片荷塘已离我有些远了。  
  是啊,长大了,我会了。我会牵着您去散步,瞧见路边开得正烂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诉您:“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热解毒之用……那是金钱草,因为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您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自豪。您突然看看天,我知道您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样的状况。但您眯着眼,总是看不清,觉得天更远更远了,自嘲地说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您的手背,翻了翻手机里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这个星期都不会下雨,我们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诉您荷花有哪些药用价值哦。”我扬了扬手机,天空就在这里,自然也在这里,不远。我们可以离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谢您,带我去看荷赏雨,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您去看荷花成片,给您数数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必遗憾。  
  我们,去看花海成片,细数花名。  
点评  
  本文以“带您去看花海”为题,紧扣作文材料“感知自然”,是全文一以贯之的线索,富有诗情画意,很能吸引人眼球。作者用第二人称“您”来叙写,写外婆带“我”去亲近自然、领悟自然,其间的语言彰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奶奶的感激之情。用第二人称,也便于作者抒情,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文章情真、事真,并且考生能通过语言巧妙地传达出这种情感,脱离了一般文章的虚构、套作,情感表达真挚自然。  
2015年江苏卷:智慧
老爹
一考生
        老爹并不是我的亲爹,之所以这么称呼他,纯粹是为了与我那亲生老爸加以分辨。
老爹是做杠秤的。一手老茧可见他技艺之精湛。没错,老爹已经出师四十年了。
老爹是拜师学艺的,听说这做杠秤的是一户姓胡的人家。本来是不外传的,可是到了这一代却突然没有了接班的人,只好收下了老爹和蒋叔。他们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老爹呆板甚至有些迂腐,而蒋叔却对人曲笑逢迎。
他俩出师之后,在这一条马路两边各自开了一家秤店。一开始两家都红红火火的,可是日子一久,老爹的店面日趋单薄,冷清得有点凄凉,那褪了色的招牌即使挡在路上也无人问津。
一日,老爹看不下如此冷清的店铺,便关了门,信步走到蒋叔的店铺。进店一看,可谓人气兴旺啊!崭新而又鲜亮的招牌,更是让老爹心里一揪,既疑惑又羡慕。
老爹就呆在蒋叔家,一直到天很晚,蒋叔的店才平静下来。他俩在后院里摆上一桌小酒,边吃边聊。老爹有点羞涩地问:“师兄,你说我家店铺为啥那么冷清,眼瞅着就要关门大吉了。你的店,怎的就忙得不可交?”叹了口气,点了支烟,又给拧灭了。
蒋叔笑笑说:“你怎么就这般榆木脑袋呢?都说顾客是上帝,上帝叫你给他的秤少一两。你不能给他多一钱。你听他的,照做便是了。嗬,想起来了,有个大商家叫我出五十杆缺二两的秤,要不我分你一半生意?”
老爹听完,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喝完酒,朝蒋叔摆摆手:“那五十杆秤,你自己做呢!”
老爹的店依然那么冷清。直到有一天,听说蒋叔的店被人掀了,他才跑过去看看。蒋叔被堵在店里,落魄得像条狗。老爹问:“要多少才可以补救?”蒋叔说是四十杆秤。老爹回去一连几日黑白不分地赶,总算帮蒋叔还清了。后来,蒋叔的店关门大吉,他在一天夜里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老爹的店却日渐红火了。现在,每当有人怀疑斤两有问题,小贩们总是丢下一句:“这是老陈的秤!”那人便作罢了。
是的,老爹即老陈,名唤陈实。人们就敬重地这个“实”字。
点评
        文章最重要的特色即沉稳冷静的视角与真挚的情感,能使我们理性、理智地看待和处理某些事情,让“诚信”真正落到实处,让善举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不会烫伤别人的肉体和心灵。文章所叙的事是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自然,读者很容易就将作者的推断和自己的认识进行对比、印证、思考和分析,因而产生共鸣。这就是真情所能收到的预期效果。考生能客观而富有情感地表达自己对“老爹”的尊敬,这就是真情的力量!
【主题导练】
主题:温情
冬日里的老时光/张舒玥
如果有一天,岁月终将在你的额头上刻下印记,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心里。  
——《中国合伙人》  
在北方人的记忆里,冬天总少不了运煤工人用布满污渍的双手来回搬煤的身影。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运煤工这个带着浓厚时代印记的职业也即将在历史舞台上走到尽头。看着那些落寞的身影,我回想起了童年记忆里的一个个冬天,回想起了那份原始的温情。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家里度过的。每到冬天,运煤工人就会在狭小的楼道里爬上爬下、挨家挨户地传递温暖。年幼的我按捺不住好奇,常常穿着剪裁粗糙、花色艳俗的棉袄不停乱窜:不时伸手戳戳码放整齐的蜂窝煤,或干脆横在楼梯中间,要挟运煤工留下“买路财”,工人叔叔只好无奈地看着我。最后,当然是以脸被抹得乌黑的我被长辈教训而告终。  
煤置于干燥的角落,用长长的火钳夹起,放进炉子,当火苗一点点往上蹿的时候,大人们便拎开我那好奇的小脑袋,再在炉灶上“坐”一壶水。火苗舔舐着炉壁,屋子里渐渐暖和了起来,大人们各自忙碌,我便搬起板凳继续盯着炉子看。炉子烧得很旺,壶嘴不停吐出白雾状的水汽,天花板上氤氲一片。有时奶奶会握着我的小手一起烤火,而她则会讲些年月已久的故事。那是我日夜思念、倍感温暖、如今却已走远的老时光啊。  
冬日里最热闹的日子是除夕。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架起一锅水,和面擀皮包饺子。贪玩的我会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偷”来一块面团,按照自己的宏伟蓝图创造一番,趁其不备把自己的大作丢进锅里。小把戏在出锅时便会大白于众人,可我还是会硬着头皮吃下去,一口咬定自己包的才最好吃。  
    ……
尽管有一天,伴着历史车轮的无情碾过,那样的冬日印记终将被抹去,但无论如何,请别把心底的那份温情记忆抹去。过年在家,请放下手机离开网络,多和鬓角斑白的父母说说话,夸夸他们做的家乡菜。哪怕我们不再挤在同一个被窝里,也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会一直把他们放在心里惦记着。  
凛冬将至,你准备好用一颗滚烫的心来温暖彼此了吗?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了浓浓温情的抒情散文。当童年的纯真不再,当温暖的火炉早已被空调暖气所取代,当我们一头扎进网络世界而不愿与亲人在火炉边围坐谈心,当“年味儿”日渐淡薄,我们才发现,那温暖的老时光早已一去不复返。作者在文中,以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向我们发出呼吁:请用一颗滚烫的心来温暖我们的亲情,不要让亲情渐行渐远。文章情感充沛,语言优美,环境、气氛烘托到位,读后令人反思。
主题:母爱
目光热恋的远方,一定春暖花开/官美玲
这天,天色暗淡,细雨蒙蒙,汽车喇叭的鸣叫也似乎比平日多了几许躁动不安。站牌旁,人们纷纷伸长了脖子向远处张望,我也焦急地等车回家。  
突然,身旁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跟着妈妈走出人群,急匆匆冲进雨中,向着马路对面的方向走去。母亲在起步的一瞬间握住了儿子的手,儿子却一动不动,转头看她,眉毛紧皱,想要说什么,他此刻的神情被母亲尽收眼底。儿子转过头,撇撇嘴,轻轻地将自己的小手从母亲的大手中挣脱,然后大步向前。母亲一怔,随即跟上前。我分明看到她眸中那掩饰不住的失落。  
看着他们一大一小的背影渐渐消失在细雨中,我思绪纷飞。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也像那个儿子一样,不屑父母递过来的关心。送来一件外衣,“不冷,拿走拿走”;递过来一杯热奶,“难喝,不要”;伸出一只温暖的大手,用力挣开。即使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焦心如焚的挂念,也总是不屑一顾,甚至用极其不耐烦且任性的神情一一挡回。  
也不知从何时起,那个喜欢捧着书跑来跑去、问东问西的小小身影突然被时光冲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默默地翻书、一个人上网寻求答案的倔强的背影。也不再是那个在商店里一手拿着一种颜色的发夹,欢快地跑到母亲身旁询问哪种颜色更漂亮的孩子,在母亲给出建议后仍然犹豫不决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张哭丧的脸请求道:“妈妈,我选不好,两个都要好不好?”而现在,总是习惯一个人做出抉择,再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也不像儿时受了委屈就钻到父亲怀中大哭并且寻求安慰,而是学会了一个人辩解一个人还击。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说:“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人生如逆旅,我们总是背着儿时的时光走向未知的明天。  
《目送》中,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漫长的道路。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目送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直到最后成为一个点消失在目光无法触及的远方。母亲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她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的她向往过,义无反顾过,也跌倒过,流泪过,但却未曾有过后悔。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这条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懂;这路上的风景,也只有自己看过才会会心一笑;这路上的果实,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觉得甘美。这条路,也正是在母亲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通向幸福的终点。  
天色依旧暗淡,烟雨愈加迷蒙,更有阵阵寒意袭来。我快步登上公交车,赶往家的方向。我相信在那目光热恋的远方,一定春暖花开。  
点评  
雨中的一个场景,引起作者思绪纷飞。作者以“目光”为线,串起几个片断,现实中的场景,回忆中的场景,龙应台《目送》中的场景,从而反观自身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怀,深切体味原本不曾体味出的亲情。几个片断衔接自然,形散神聚,回望因有一定的距离感,似乎胜于身在其境;又因带有自省的意味,表达出的对母爱的深刻感念和体察尤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