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充沛,真挚感人
作者:
佚名
分类:
作文大全
子类:
作文技法
【概念阐释】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古往今来,许多写作实践也都证明: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写作技巧。吾手写吾口,吾口述吾心,让真情在文中流淌,让激情在文中闪烁,让个性在文中张扬,用那些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去震撼别人的心灵。这样,笔下的文字就会摇曳生姿,珠玑毕露。
【考场模板】
结构设置
抛出现实热点素材+精细揣摩+抒发情感
考场模板
1.用现实的热点素材,引入作文(紧扣立意)
2.扩展素材,细致刻画描摹(升华立意)
3.抒发真情,强调立意(回扣立意)
【名家范本】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于漪《往事依依》)
点评
        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细节,掀起全文情感的高潮:“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老师朗诵着,进入角色,那深深的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课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作者抓住老师这一特定情景下的朗诵细节,采用正侧面结合的方法,不惜笔墨具体细致地刻画,传神地展现了老师讲课的生动形象,有力表现了老师的讲课加深了我们对诗词作品的理解,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读之让人如临其境。
【高考模仿】
        夕阳姗姗走过,孱弱的倩影在天边寂静地漂泊,酡红的轮廓如一支笙歌,缠绵悱恻,将孤独的灵魂细腻温柔地抚摩。  
凋零的花朵,笑得有些颓唐,往昔的俏丽辉煌已被岁月岑寂地埋葬,剩下的只有点点滴滴的忧伤,如杏花春雨,随着风儿流浪。无奈的芬芳,宛如流泪的梦,空空守候着折断了的双翼……  
(不及格考场作文《梦未殇,歌未央》)  
人生有黑白两面,社会也是有黑白两面的,那么我的爸爸呢?呵呵,他就是一只熊猫,也有着黑白两面。  
我的爸爸是一个45岁的中年帅男人,他浑身散发着一种成熟的感觉,更是一个大丈夫气概的人,他有时细心得像个女人,有时粗旷得比男人还男人,我就喜欢这个样子的爸爸。  
他是一个情绪多变化的人,特别是在喝醉酒后。人活在世上,谁还没有点忧愁?爸爸在忧愁时总爱喝点小酒。在客厅里,只见爸爸孤独的身影,他每次只喝一点,但总因为酒量不行,而醉。爸爸醉后,显得很可爱,脸像红透了的苹果一样,有时傻傻地笑,有时默默地流泪,谁曾知道他的艰辛……  
(优秀作文《我爸就是一只熊猫》)  
点评
以上两文的片段孰优孰劣,一读便知。前一文除了文字华丽之外,毫无情感可言,虽然写了两段文字,但读完后不知其所云,使人一头雾水。而后一文的片段写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父亲,写来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路转溪桥
        在这溪桥,让我最后再看看我身后的路。它是如此舒适,最后再看一眼,让我坚定自己的信念。就算前方白雾茫茫,我也有友情的阳光。路转溪桥,在起点,不再犹豫,拼尽全力。兄弟们,我要和你们一同在终点,骄傲地笑!
点评
        这样的议论结尾可谓水到渠成,作者有感而发,感悟深刻,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技法点睛】
      1.事要真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件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题材“假冒伪劣”,其蕴涵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父母双亡”、“父母离异”、“英雄救美”,等等,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2.情要真  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心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这时大多数情况是“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贻笑大方。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3.情要美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形形色色的。作者抒发的情感,迎合哪些人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来说,即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4.情要浓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一节时,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推及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5.抒情对象要实  考生在作文时,往往无视读者的存在,无对象、无目的地写。假如我们有了写作的激情,找准一个合适的激情倾诉对象,就便于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比如,题材是校园生活的,可以对某个老师或者同学倾诉;题材是家庭方面的,可以对父母倾诉;题材是社会焦点的,可以对部分读者(如同龄人)倾诉。
【套用佳作】
碗
张迪安  
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白色的底,淡蓝色的碎花,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沾过胖乎乎的饭粘子,盛过滋味百转千回的海鲜汤,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  
七月的一天,新闻里播报了一起动车追尾事故,伤亡惨重。端着饭碗的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有多少家庭从此都要空上一副碗筷,等待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人……  
餐桌对面的空饭碗里是否会有这样看不到的留言:我从远方赶来,特意坐了动车,只是为了能早一点看到你,握住你温暖的手,和你坐在一桌吃饭,相互对望,筷子会在夹菜时碰到一起,我想要尝尝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我的妻子。然而抱歉,我无法归家,原本热乎乎的饭菜凉了又热,你还是等不到我,原本给我盛饭用的小白碗,如今是否接满了你的泪水?  
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动车,一学期没有见到您了,我想您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我不断祈祷一路顺风,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您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天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如此少,原谅我,妈妈,这顿饭又要留您自己吃了,我的灵魂永远停在了这铁轨上。家里地上那个打碎的碗,您收拾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啊,不要被碎片划伤了手,我知道您的心在滴血。  
冷冰冰的陶瓷碗里有没有留下这样一段温热的话语:终于能见面了,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这次我给你买了很多的礼物,吃的、玩的,还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碗,以后用这个喂你吃饭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如果我回来发现你没有长胖,我可要生气啦!回来以后我就给你做饭吃,一个月没有吃我做的饭,是不是早就馋得流口水啦,我的宝宝?对不起,对不起,宝宝,妈妈回不来了,是妈妈不好,以后再没有妈妈给你端你最爱吃的鸡蛋羹了,宝宝的小碗再没人能暖热了,以后……以后……再也看不见汤匙那边妈妈的脸了……宝宝,你别哭啊,我向你道歉好不好?  
上面的故事会在多少家庭里发生?打破的碗有多少?空出来的碗筷有几副?原本应该盛满佳肴的小碗,如今被苦涩填满。  
最近的新闻报道说,故宫也打破了一只碗,一只价值连城、举世无双的宋代哥窑碗。宋代的哥窑碗自然值很多钱,然而平民家庭里的碗不是承载了更多感情?一餐一饭,一只碗也可能陪伴人终老,看到碗沿的磕碰也许就能想起某次晚餐时发生的趣事,摸到碗沿的弧度就能回想起母亲盛饭时手掌的温度,一只碗里的记忆又是多少钱可以换来的呢?  
模拟点评
        作者将自己对“7•23”动车事故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事故遇难者、遇难者家属的哀悼、悲悯之情统统放入一只碗中,于是这只碗成了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让这只碗重逾千斤。正因为作者善用饱含真情之心观察与思考世界,抒写内心情感,才使得文章真情流淌,让人动容。称得上是一篇典范的“真情作文”。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古往今来,许多写作实践也都证明: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写作技巧。吾手写吾口,吾口述吾心,让真情在文中流淌,让激情在文中闪烁,让个性在文中张扬,用那些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去震撼别人的心灵。这样,笔下的文字就会摇曳生姿,珠玑毕露。
【考场模板】
结构设置
抛出现实热点素材+精细揣摩+抒发情感
考场模板
1.用现实的热点素材,引入作文(紧扣立意)
2.扩展素材,细致刻画描摹(升华立意)
3.抒发真情,强调立意(回扣立意)
【名家范本】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于漪《往事依依》)
点评
        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细节,掀起全文情感的高潮:“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老师朗诵着,进入角色,那深深的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课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作者抓住老师这一特定情景下的朗诵细节,采用正侧面结合的方法,不惜笔墨具体细致地刻画,传神地展现了老师讲课的生动形象,有力表现了老师的讲课加深了我们对诗词作品的理解,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读之让人如临其境。
【高考模仿】
        夕阳姗姗走过,孱弱的倩影在天边寂静地漂泊,酡红的轮廓如一支笙歌,缠绵悱恻,将孤独的灵魂细腻温柔地抚摩。  
凋零的花朵,笑得有些颓唐,往昔的俏丽辉煌已被岁月岑寂地埋葬,剩下的只有点点滴滴的忧伤,如杏花春雨,随着风儿流浪。无奈的芬芳,宛如流泪的梦,空空守候着折断了的双翼……  
(不及格考场作文《梦未殇,歌未央》)  
人生有黑白两面,社会也是有黑白两面的,那么我的爸爸呢?呵呵,他就是一只熊猫,也有着黑白两面。  
我的爸爸是一个45岁的中年帅男人,他浑身散发着一种成熟的感觉,更是一个大丈夫气概的人,他有时细心得像个女人,有时粗旷得比男人还男人,我就喜欢这个样子的爸爸。  
他是一个情绪多变化的人,特别是在喝醉酒后。人活在世上,谁还没有点忧愁?爸爸在忧愁时总爱喝点小酒。在客厅里,只见爸爸孤独的身影,他每次只喝一点,但总因为酒量不行,而醉。爸爸醉后,显得很可爱,脸像红透了的苹果一样,有时傻傻地笑,有时默默地流泪,谁曾知道他的艰辛……  
(优秀作文《我爸就是一只熊猫》)  
点评
以上两文的片段孰优孰劣,一读便知。前一文除了文字华丽之外,毫无情感可言,虽然写了两段文字,但读完后不知其所云,使人一头雾水。而后一文的片段写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父亲,写来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路转溪桥
        在这溪桥,让我最后再看看我身后的路。它是如此舒适,最后再看一眼,让我坚定自己的信念。就算前方白雾茫茫,我也有友情的阳光。路转溪桥,在起点,不再犹豫,拼尽全力。兄弟们,我要和你们一同在终点,骄傲地笑!
点评
        这样的议论结尾可谓水到渠成,作者有感而发,感悟深刻,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技法点睛】
      1.事要真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件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题材“假冒伪劣”,其蕴涵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父母双亡”、“父母离异”、“英雄救美”,等等,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2.情要真  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心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这时大多数情况是“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贻笑大方。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3.情要美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形形色色的。作者抒发的情感,迎合哪些人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来说,即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4.情要浓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一节时,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推及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5.抒情对象要实  考生在作文时,往往无视读者的存在,无对象、无目的地写。假如我们有了写作的激情,找准一个合适的激情倾诉对象,就便于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比如,题材是校园生活的,可以对某个老师或者同学倾诉;题材是家庭方面的,可以对父母倾诉;题材是社会焦点的,可以对部分读者(如同龄人)倾诉。
【套用佳作】
碗
张迪安  
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白色的底,淡蓝色的碎花,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沾过胖乎乎的饭粘子,盛过滋味百转千回的海鲜汤,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  
七月的一天,新闻里播报了一起动车追尾事故,伤亡惨重。端着饭碗的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有多少家庭从此都要空上一副碗筷,等待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人……  
餐桌对面的空饭碗里是否会有这样看不到的留言:我从远方赶来,特意坐了动车,只是为了能早一点看到你,握住你温暖的手,和你坐在一桌吃饭,相互对望,筷子会在夹菜时碰到一起,我想要尝尝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我的妻子。然而抱歉,我无法归家,原本热乎乎的饭菜凉了又热,你还是等不到我,原本给我盛饭用的小白碗,如今是否接满了你的泪水?  
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动车,一学期没有见到您了,我想您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我不断祈祷一路顺风,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您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天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如此少,原谅我,妈妈,这顿饭又要留您自己吃了,我的灵魂永远停在了这铁轨上。家里地上那个打碎的碗,您收拾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啊,不要被碎片划伤了手,我知道您的心在滴血。  
冷冰冰的陶瓷碗里有没有留下这样一段温热的话语:终于能见面了,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这次我给你买了很多的礼物,吃的、玩的,还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碗,以后用这个喂你吃饭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如果我回来发现你没有长胖,我可要生气啦!回来以后我就给你做饭吃,一个月没有吃我做的饭,是不是早就馋得流口水啦,我的宝宝?对不起,对不起,宝宝,妈妈回不来了,是妈妈不好,以后再没有妈妈给你端你最爱吃的鸡蛋羹了,宝宝的小碗再没人能暖热了,以后……以后……再也看不见汤匙那边妈妈的脸了……宝宝,你别哭啊,我向你道歉好不好?  
上面的故事会在多少家庭里发生?打破的碗有多少?空出来的碗筷有几副?原本应该盛满佳肴的小碗,如今被苦涩填满。  
最近的新闻报道说,故宫也打破了一只碗,一只价值连城、举世无双的宋代哥窑碗。宋代的哥窑碗自然值很多钱,然而平民家庭里的碗不是承载了更多感情?一餐一饭,一只碗也可能陪伴人终老,看到碗沿的磕碰也许就能想起某次晚餐时发生的趣事,摸到碗沿的弧度就能回想起母亲盛饭时手掌的温度,一只碗里的记忆又是多少钱可以换来的呢?  
模拟点评
        作者将自己对“7•23”动车事故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事故遇难者、遇难者家属的哀悼、悲悯之情统统放入一只碗中,于是这只碗成了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让这只碗重逾千斤。正因为作者善用饱含真情之心观察与思考世界,抒写内心情感,才使得文章真情流淌,让人动容。称得上是一篇典范的“真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