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质朴 真实动人
作者:
佚名
分类:
作文大全
子类:
作文技法
【内涵概述】
        曾获得冰心散文奖的作家厉彦林认为,写文章,必须有魂,而“魂”即为“真情实感”。要形成“说真话、抒真情”的文风,就要把对身边事物最真实的感受写进去。真情是人间最绚烂的花朵,也是能够进驻到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灵。真情可以说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一篇文章自成高格的关键。
【实用技法】
        招式一: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是指作者在叙写客观事物时,直接倾吐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茅盾的《白杨礼赞》多处地方直抒胸臆:“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种方式为许多考生所运用,2009年湖北高考一优秀作文就采用了此法。文章开头写道:“我爱项脊轩,更爱项脊轩的门口”,“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那窄小简朴”。开篇点题,抒写对项脊轩的热爱之情。主体部分多次以“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抒写自己的感受。结尾写道:“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以抒情的笔调总结收束全文,前后照应,主旨鲜明。  
        招式二:寓情于事。寓情于事是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使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流露出来。叙事中渗透感情,使文章充满情味,读者也深深受到感染。阿累在《一面》中叙述了与鲁迅先生交往的事件,在饱含感情的叙写中,惊喜、敬仰、爱戴、感激之情从字里行间自然渗透出来,叙事虽朴实无华,但感情充溢其间,因而深切感人。  
     招式三:即景抒情和状物抒情。即景抒情是指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即在景物的描述中融进作者的情感与独特感悟,使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朱自清的《春》通篇写景,又通篇渗透着感情以及作者对春天独特的感悟。“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运用比喻、拟人摹写春天,表现春天之景绚烂多姿,使人如临其境,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状物抒情是通过对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也就是在描述动态和静态的物体时,不只是反映事物的特点,而且把内心的爱憎好恶的感情交融于物体中表露出来。状物抒情的文章很多,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借歌咏莲的高洁品质表现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生追求。明代神童解缙7岁时写了一首绝句《咏小松》:“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参天两面难。”诗人借托“小松”这一事物,抒发赞美之情,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招式四:议论抒情。议论抒情是指通过议论、说理来抒发感情,即寓情于理。有两种:一是记叙文通过议论来抒发感情;二是议论文直接表现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爱恶之情。记叙文的议论抒情主要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对主旨起着深化、升华的作用,议论文中的抒情表现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憎。前者如鲁迅的《故乡》,结尾部分运用了议论抒情方式,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给人深刻的启示,特别是最后两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把希望比作路,激励人们勇敢地探索与实践,从而创造美好的生活。后者如鲁迅的杂文,每一篇都充满浓烈的感情色彩,表现鲜明的思想倾向。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字里行间充满赞美与敬仰,含义深刻。
【佳作借鉴】
牵挂
李晓宇
  牵挂是诗,点滴之间,回味无穷;牵挂如画,浓淡之际,感慨良久;牵挂似歌,急缓之中,萦绕心头,久久不去。  
  ——题记  
    
  飘落的桅子花  
    
  桅子花开满枝头的季节,也是校园中的花季,望着飘落的花瓣,嗅着飘散的花香,却有着些许的牵挂,我的朋友们,你们还好吗?  
  十四五岁的花季,就好像是那飘落的桅子花,纯真、淡然。  
  记得桅子花开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三五相约,一起去“泡”个花浴!我们喜欢把一地的花瓣撒满天空,然后躺在地上,让漫天的花瓣淋在头上,脸上,身上,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像细雨的飘落,像落雪的飞舞。我们相互依偎,彼此说着理想,说着美好的明天,然后把它们埋藏在这淡淡的花香中。之后酣然地睡上一觉,起“床”后嗅着满身的清香,望着彼此散落在发间的花瓣,相视而笑,沉醉其中。  
  转眼多年过去了,桅子花依旧,而我的朋友们却各奔东西,牵挂把我的心,填得满满的。还记得朴树的那首《那些花儿》吗?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啊!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家乡的杏子  
    
  “鱼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家永远是游子的牵挂,而那牵挂的源头便是母亲。  
  幼时对母亲的印象便是家中的一棵大杏树。每每杏子成熟的时候,便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那时的母亲还很年轻,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一篓篓的杏子都是由母亲来料理的。母亲手脚十分利落,摘完杏子,将一缕汗水浸湿的头发别在耳后,然后腰也不弯的背上一篓杏子,送给邻家尝尝鲜,邻居们无不称赞母亲的勤劳、贤惠!当然,最让母亲高兴的还是在我身边看着我把杏子一扫而光。  
  许多年过去了,家中的杏树更加枝繁叶茂了。每到杏子成熟的时候,母亲依旧忙碌,只是那背篓子的背已经渐渐的弯曲了,别在耳后的发丝也有些花白了,但母亲依然会把杏子送去邻家,并把最大最甜的给在远方上学的我留下。  
  望着那诱人的杏子,再想想在学校处处惹祸、成绩很糟的自己,真不敢抬起头直视母亲。我怕看到母亲霜染的发丝,怕看到母亲被岁月销蚀的面孔,怕看到母亲那满怀深情的眼睛。  
  这一年的杏子,又甜又酸……  
  诗般的友谊,让我如沐春风!画般的亲情,让我感恩思报!牵挂把它们谱成一支支动情的歌,这歌声萦绕在我的心头,良久良久……  
    
亮点揭示
        感情真挚、细节传神、形式新颖是这篇文章最明显的特征。  
  全文围绕着“牵挂”这一中心,精心选取了生活中的两个场景,一是栀子花开时,和朋友一起相处的生活,充满了对朋友的牵挂之情;一是杏子成熟时,吃到母亲辛勤采摘的杏子,充满了对母亲的牵挂之情。全文真实、自然,于朴实的叙述中抒发出淡淡的情,浓浓的意。  
  两个片段中都采用了细节描写的形式,一个片断,写和好友去洗栀子花浴的情景再现出来,“像细雨的飘落,像落雪的飞舞”,这种感受形象,生动。一个片断,写母亲的辛勤,写母亲对自己的情感炽烈。特别是加入了“母亲的头发”和“腰越来越弯”的细节描写,使母亲的形象如在目前,对母亲的情感愈发浓烈。  
  文章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将“牵挂”转化为两种具体可感的情感,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次,题记的使用,结尾语段的再次点题将中心进一步升华。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