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
作者:
佚名
分类:
作文素材
子类:
专题素材
主题导言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继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名言引路
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生最高的欲望就是时时创造新生活。  
——李大钊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别人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马克・吐温  
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穆勒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齐白石
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睛。
——罗丹
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终保持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性和为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社会性。在平凡的生活中仍能发现新鲜的感动和喜悦的人,可以说是使自己生活得富有创造性。
——池田大作
热点事例
“复旦抄袭门”最大的错在哪里?
张海波
        2015年5月27日,上海复旦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日,学校发布了2015年新版官方宣传片《To  My  Light》,但是,当天微信公众号“天黑动物园”发文《复旦大学最新宣传片被曝抄袭日本东京大学?》,称复旦的宣传片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相似度极高,有抄袭嫌疑。
        《To  My  Light》全长4分50秒,画面是从一架飞机的驾驶舱开始的,接着画面转进一间教室,一名穿着飞行服的女生在教室中醒来,随后漫步图书馆、看到正在阅读古代文献的老学者、在派对上跳舞、在操场上打太极拳,在黑板上手绘飞机等……最后,她脱下了头盔,旁边一行字幕显示,她是复旦大学2005级毕业生乐娅菲,现为中国国产大飞机试飞工程师。
        网友随后从网上搜索到了《Explorer》,发现其内容确实和《To  My  Light》极为相似,同样都是身穿飞行服的女性走过图书馆、看古代文献、在派对上跳舞……最后,也脱下了头盔。不仅如此,两部宣传片都用了英文配音做背景音。
复旦大学随后公开道歉。
(摘自《光明日报》2015.6.2)
论据指津
        复旦“抄袭门”之所以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除了引起人们对于教育方面的探讨之外,更多的原因在于:作为社会创新驱动力之一的大学涉都嫌抄袭,我们整个社会的创新之路情何以堪?这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思考如何将抄袭扼杀于世俗的追名逐利之中,思考怎样真正将创新的意识灌注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
于正抄袭琼瑶被判赔偿五百万
高路
        年少成名,一直春风得意名利双收的国内“著名”编剧于正,这一回跌的跟头有点大。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4年12月25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五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五被告共计赔偿500万元。
        于正输的不仅是官司,还有口碑,网上众口一词的叫好声,甚至连他的同行百余名编剧也在联名发声讨伐于正。萝卜快了不洗泥,踩着风火轮上映的作品,又怎么有时间去磨砺一个故事,想一想人性的复杂性,构思一下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命运,摆布好一个个细节?我们要反思的是,是什么让这些蹩脚的导演编剧能在中国的影视市场呼风唤雨。
(摘自《时代人物》  2015年第1期)
论据指津
        于正抄袭被判赔偿五百万并停止抄袭剧的发行,展现了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对于抄袭者,就应用法律的手段,让他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为什么当今影视剧市场多的是这种投机的创作者。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尊重创新,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经典论据
        齐白石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论据指津
        作为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晚年尚且努力创新,不断变更画风,说明创造对于艺术创作,对于视野成功的重要性。他告诫学生的那些话,也就是创新的精髓所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不然只能留在原地,裹足不前。
百年老字号破产谁之过
伊查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案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共有2000余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而如今仍能正常营业的仅为30%,这样的数据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2003年初,始创于1651年,已经有352年历史的王麻子剪刀厂宣布破产,更是引起了人们对老字号生存状态的关注。“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北京“王麻子”在长江以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王麻子”的剪刀曾以质量好、服务佳而远近闻名。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王麻子”剪刀更是名扬四海。不过由于“王麻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没能紧跟市场的变化。巩固住自己的品牌。产品创新跟不上,盲目进行品牌延伸,市场渐渐被后起之秀抢占,最终以破产收场。同样,上海“飞人”牌缝纫机在国内和东南亚曾声名赫赫,可近年来却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负债累累,需要连厂子带商标品牌拍卖抵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产品单一、缺乏技术创新、跟不上时代步伐有关。
(摘自《今晚经济周报》2012.9.18)
论点指津
        历经百年,在社会动荡时甚至在战火纷飞中都没有倒下的百年老店消失在了这个和平年代,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这则素材告诉我们:不思变通,缺乏创新意识,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必定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继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名言引路
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生最高的欲望就是时时创造新生活。  
——李大钊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别人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马克・吐温  
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穆勒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齐白石
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睛。
——罗丹
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终保持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性和为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社会性。在平凡的生活中仍能发现新鲜的感动和喜悦的人,可以说是使自己生活得富有创造性。
——池田大作
热点事例
“复旦抄袭门”最大的错在哪里?
张海波
        2015年5月27日,上海复旦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日,学校发布了2015年新版官方宣传片《To  My  Light》,但是,当天微信公众号“天黑动物园”发文《复旦大学最新宣传片被曝抄袭日本东京大学?》,称复旦的宣传片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相似度极高,有抄袭嫌疑。
        《To  My  Light》全长4分50秒,画面是从一架飞机的驾驶舱开始的,接着画面转进一间教室,一名穿着飞行服的女生在教室中醒来,随后漫步图书馆、看到正在阅读古代文献的老学者、在派对上跳舞、在操场上打太极拳,在黑板上手绘飞机等……最后,她脱下了头盔,旁边一行字幕显示,她是复旦大学2005级毕业生乐娅菲,现为中国国产大飞机试飞工程师。
        网友随后从网上搜索到了《Explorer》,发现其内容确实和《To  My  Light》极为相似,同样都是身穿飞行服的女性走过图书馆、看古代文献、在派对上跳舞……最后,也脱下了头盔。不仅如此,两部宣传片都用了英文配音做背景音。
复旦大学随后公开道歉。
(摘自《光明日报》2015.6.2)
论据指津
        复旦“抄袭门”之所以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除了引起人们对于教育方面的探讨之外,更多的原因在于:作为社会创新驱动力之一的大学涉都嫌抄袭,我们整个社会的创新之路情何以堪?这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思考如何将抄袭扼杀于世俗的追名逐利之中,思考怎样真正将创新的意识灌注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
于正抄袭琼瑶被判赔偿五百万
高路
        年少成名,一直春风得意名利双收的国内“著名”编剧于正,这一回跌的跟头有点大。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4年12月25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五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五被告共计赔偿500万元。
        于正输的不仅是官司,还有口碑,网上众口一词的叫好声,甚至连他的同行百余名编剧也在联名发声讨伐于正。萝卜快了不洗泥,踩着风火轮上映的作品,又怎么有时间去磨砺一个故事,想一想人性的复杂性,构思一下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命运,摆布好一个个细节?我们要反思的是,是什么让这些蹩脚的导演编剧能在中国的影视市场呼风唤雨。
(摘自《时代人物》  2015年第1期)
论据指津
        于正抄袭被判赔偿五百万并停止抄袭剧的发行,展现了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对于抄袭者,就应用法律的手段,让他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为什么当今影视剧市场多的是这种投机的创作者。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尊重创新,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经典论据
        齐白石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论据指津
        作为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晚年尚且努力创新,不断变更画风,说明创造对于艺术创作,对于视野成功的重要性。他告诫学生的那些话,也就是创新的精髓所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不然只能留在原地,裹足不前。
百年老字号破产谁之过
伊查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案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共有2000余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而如今仍能正常营业的仅为30%,这样的数据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2003年初,始创于1651年,已经有352年历史的王麻子剪刀厂宣布破产,更是引起了人们对老字号生存状态的关注。“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北京“王麻子”在长江以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王麻子”的剪刀曾以质量好、服务佳而远近闻名。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王麻子”剪刀更是名扬四海。不过由于“王麻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没能紧跟市场的变化。巩固住自己的品牌。产品创新跟不上,盲目进行品牌延伸,市场渐渐被后起之秀抢占,最终以破产收场。同样,上海“飞人”牌缝纫机在国内和东南亚曾声名赫赫,可近年来却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负债累累,需要连厂子带商标品牌拍卖抵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产品单一、缺乏技术创新、跟不上时代步伐有关。
(摘自《今晚经济周报》2012.9.18)
论点指津
        历经百年,在社会动荡时甚至在战火纷飞中都没有倒下的百年老店消失在了这个和平年代,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这则素材告诉我们:不思变通,缺乏创新意识,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必定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