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
作者:
佚名
分类:
作文素材
子类:
专题素材
主题导言
        感恩是人类最原始的美德,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也就离不了“感恩”这件事。但是近来越来越多忘恩负义的事情被报道,如老路摔倒该不该扶、子女因不愿赡养老人与父母对簿公堂等,人们开始心灰意冷,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冷漠处之。但社会总是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发展的,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涌现出了不少感恩戴德的先进事例。“感恩”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建设,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感恩”也必定是作文考查的热点话题之一。
名言引路
人如浮尘,游弋世间,因为有了情义,才得以聚聚依依。
——章诒和
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温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  林清玄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王符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洛克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  
热点事例
天津小伙践诺还款赢“赞”
        2015年5月13日,一篇《被遗忘的承诺者》的长微博走红网络,这位被网友赞为“重信义、有出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年轻人,是来自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的许涛。
        2012年,许涛还是北京化工大学即将读大四的学生,当年6月,他的父亲被查出患急性髓性M1型白血病,急需至少40万元治疗费用,许家经济困难,许涛募捐救父。许涛在募捐网帖写道:“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因为哪怕仅仅是一块钱、一毛钱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
        从2012年6月发起网络救助至2013年3月,许涛共收到千余名网友的善款57万元,他不还也没有人会苛责,但他依然选择了对于他来说艰难的归还捐款。
        现在,他在北京的居住条件很差,一间被隔断的小房间里,除了临时搭建的木板床没有任何家具,为了省钱经常吃泡面。尽管过得很艰苦,他仍然坚守自己的承诺,省吃俭用还款给网友们。一位曾先生就收到了他的还款,许涛不仅归还了本金给他,还多加了10%的利息。
论据点津
        许涛的践诺,既是感恩的回报,也是一次诚信、善良美德的传递。在物欲横流、价值多元、观念嬗变的时代,这份诚信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担当,诚信之心加上孝亲之行,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
“59张公交笑脸”定格文明维度
斯涵涵
        69岁的屠婆婆家住武汉洪山区,因每次乘公交地铁时,总有人主动让座,她突发奇想,每当有人让座,她就在征得对方同意后用手机为其拍照,半年来共拍下59张照片。“59张笑脸,59次让座经历,59次美好的回忆。”图为屠婆婆给记者讲述自己遇到的让座故事。
59张笑脸,或腼腆或开朗,59张照片,或清晰或迷糊,出自一位七旬婆婆之手的、没有什么拍摄技巧的手机自拍,却在网上不胫而走,打动人心。
你给我让座,我和你合影,征求对方意见,人们婉拒之后还是欣然同意,这才留下了这平凡而珍贵的笑脸。屠婆婆的想法很单纯,因为感谢大家的善举,想保存和纪念这份感动。切莫轻看这一张张笑脸,自然的让座、质朴的感谢背后承载着人间温情、标刻着文明尺度。
(摘自《楚天都市报》2014.12.5)
论据指津:
        59张笑脸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扬光大传统美德,彰显文明和道德的力量,并不需要太多的教化和注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举手投足间,一次让座、一声感谢,一次合影,一张笑脸足矣。
经典论据
莫言:记得来时的路  
    有一次,莫言与高密老友去青州仰天山,途经一山村。当时临街一户人家的门前,有三株柿树,绿叶落尽,枝头红柿累累,满树辉煌。他们下车拍照,并忍不住嘴馋摘了两个吃。这户人家的主妇带着一对双胞胎小孩出来看,他们要付钱,被主妇笑着拒绝了。回来后,他写了一副对联,“门前万棵红柿,家中一对娇儿”,托青州的友人转交给那位大嫂,以回报她送的两个柿子。  
        据河北保定市文联老编辑回忆,当年,莫言怀着对孙犁等文学大师的崇敬,到编辑部投稿。编辑们认为,其作品与保定荷花淀派相似,经毛兆晃老师打磨后,他的首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在1981年第5期《莲池》上刊发。文章发表后,莫言得知毛老师喜欢收藏石头,利用业余时间,跑了狼牙山区,为恩师寻到了一块,并且亲自送到家中。成名后,莫言对保定、对毛兆晃老师,一直心怀感激。他曾在文章中多次表示,“我的写作生涯,是从保定起步。”  
论据指津:
        一个人能力再强,影响再大,总是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成名之后,能够铭记着他人的关爱,带着感恩的心态去回报他人,这便是一种美德。
千里井不反唾
黄永武
        古人的谚语里,简单的几个字,往往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与无穷的智慧。像这句“千里井不反唾”,起先我还弄不清它的含意,后来才明白,大意是说,一个要去千里之外的人,对于他曾经喝过水的那口井,即使今后再也不喝它的水了,也不该往那口井里吐口水。
        只要喝过一次水的井,就不能弄脏它!不仅是因为别人还要喝,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古人说的“食不毁器,荫不折枝”:吃饭的碗,不忍心把它敲破;乘凉的树,不忍心折断它的枝条。(摘自《爱庐小品》,漓江出版社)
论据指津:
        近至感情,远至政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珍惜前缘,不忘旧恩,推广这份可贵的心意。古人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正说明了情意心理的一贯性。在家里是孝子,在朝廷才是忠臣,在感情上才不会是一个无情的人。
        感恩是人类最原始的美德,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也就离不了“感恩”这件事。但是近来越来越多忘恩负义的事情被报道,如老路摔倒该不该扶、子女因不愿赡养老人与父母对簿公堂等,人们开始心灰意冷,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冷漠处之。但社会总是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发展的,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涌现出了不少感恩戴德的先进事例。“感恩”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建设,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感恩”也必定是作文考查的热点话题之一。
名言引路
人如浮尘,游弋世间,因为有了情义,才得以聚聚依依。
——章诒和
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温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  林清玄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王符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洛克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  
热点事例
天津小伙践诺还款赢“赞”
        2015年5月13日,一篇《被遗忘的承诺者》的长微博走红网络,这位被网友赞为“重信义、有出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年轻人,是来自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的许涛。
        2012年,许涛还是北京化工大学即将读大四的学生,当年6月,他的父亲被查出患急性髓性M1型白血病,急需至少40万元治疗费用,许家经济困难,许涛募捐救父。许涛在募捐网帖写道:“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因为哪怕仅仅是一块钱、一毛钱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
        从2012年6月发起网络救助至2013年3月,许涛共收到千余名网友的善款57万元,他不还也没有人会苛责,但他依然选择了对于他来说艰难的归还捐款。
        现在,他在北京的居住条件很差,一间被隔断的小房间里,除了临时搭建的木板床没有任何家具,为了省钱经常吃泡面。尽管过得很艰苦,他仍然坚守自己的承诺,省吃俭用还款给网友们。一位曾先生就收到了他的还款,许涛不仅归还了本金给他,还多加了10%的利息。
论据点津
        许涛的践诺,既是感恩的回报,也是一次诚信、善良美德的传递。在物欲横流、价值多元、观念嬗变的时代,这份诚信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担当,诚信之心加上孝亲之行,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
“59张公交笑脸”定格文明维度
斯涵涵
        69岁的屠婆婆家住武汉洪山区,因每次乘公交地铁时,总有人主动让座,她突发奇想,每当有人让座,她就在征得对方同意后用手机为其拍照,半年来共拍下59张照片。“59张笑脸,59次让座经历,59次美好的回忆。”图为屠婆婆给记者讲述自己遇到的让座故事。
59张笑脸,或腼腆或开朗,59张照片,或清晰或迷糊,出自一位七旬婆婆之手的、没有什么拍摄技巧的手机自拍,却在网上不胫而走,打动人心。
你给我让座,我和你合影,征求对方意见,人们婉拒之后还是欣然同意,这才留下了这平凡而珍贵的笑脸。屠婆婆的想法很单纯,因为感谢大家的善举,想保存和纪念这份感动。切莫轻看这一张张笑脸,自然的让座、质朴的感谢背后承载着人间温情、标刻着文明尺度。
(摘自《楚天都市报》2014.12.5)
论据指津:
        59张笑脸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扬光大传统美德,彰显文明和道德的力量,并不需要太多的教化和注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举手投足间,一次让座、一声感谢,一次合影,一张笑脸足矣。
经典论据
莫言:记得来时的路  
    有一次,莫言与高密老友去青州仰天山,途经一山村。当时临街一户人家的门前,有三株柿树,绿叶落尽,枝头红柿累累,满树辉煌。他们下车拍照,并忍不住嘴馋摘了两个吃。这户人家的主妇带着一对双胞胎小孩出来看,他们要付钱,被主妇笑着拒绝了。回来后,他写了一副对联,“门前万棵红柿,家中一对娇儿”,托青州的友人转交给那位大嫂,以回报她送的两个柿子。  
        据河北保定市文联老编辑回忆,当年,莫言怀着对孙犁等文学大师的崇敬,到编辑部投稿。编辑们认为,其作品与保定荷花淀派相似,经毛兆晃老师打磨后,他的首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在1981年第5期《莲池》上刊发。文章发表后,莫言得知毛老师喜欢收藏石头,利用业余时间,跑了狼牙山区,为恩师寻到了一块,并且亲自送到家中。成名后,莫言对保定、对毛兆晃老师,一直心怀感激。他曾在文章中多次表示,“我的写作生涯,是从保定起步。”  
论据指津:
        一个人能力再强,影响再大,总是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成名之后,能够铭记着他人的关爱,带着感恩的心态去回报他人,这便是一种美德。
千里井不反唾
黄永武
        古人的谚语里,简单的几个字,往往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与无穷的智慧。像这句“千里井不反唾”,起先我还弄不清它的含意,后来才明白,大意是说,一个要去千里之外的人,对于他曾经喝过水的那口井,即使今后再也不喝它的水了,也不该往那口井里吐口水。
        只要喝过一次水的井,就不能弄脏它!不仅是因为别人还要喝,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古人说的“食不毁器,荫不折枝”:吃饭的碗,不忍心把它敲破;乘凉的树,不忍心折断它的枝条。(摘自《爱庐小品》,漓江出版社)
论据指津:
        近至感情,远至政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珍惜前缘,不忘旧恩,推广这份可贵的心意。古人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正说明了情意心理的一贯性。在家里是孝子,在朝廷才是忠臣,在感情上才不会是一个无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