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的复旦,厚重的复旦
作者:
OPEN
分类:
作文素材
子类:
专题素材
  一个复旦的毕业生在学校的BBS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来。”自由而无用!这句话非常巧妙地阐释了复旦学生对于复旦的理解,有点自嘲,有点浪漫,有点小资情调,但也精彩含蓄地解释了复旦学生的气质……  
    
  小资VS实际、功利?  
  复旦大学,南京路,法国梧桐,春日碧绿,夏日灿烂,深秋飘零,冬日萧瑟。  
  路本来很配合两边的景色,有一年,学校给路中间涂上白色,然后路两边又漆上黄色,一条幽静而又适合于遐想的路立刻看起来像一条适合飞车狂飙的高速公路,大煞风景,这引起了骂声一片,学校马上解释这是出于晚上容易辨认的安全起见,别无他意。就这么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可见复旦学子永远容不得任何破坏小资情调的措施。  
  南京路的一侧是三教(第三教学楼),另一侧便是校内足球场。三教里经常有些名家在做讲座,晚上经常是人头涌涌,想要占个位置很不容易,必须提前很早去;位于国定路上的新东方英语学校,晚上一放学的时候就会涌出一大群复旦的学生来,学GRE的,学托福的,好学而上进的学生们为了一门英语而前赴后继。当然,在这方面,男生永远比女生懒,在复旦,如果一个女生没有学过GRE的,没有学过托福的,那么恭喜你,让你找到一个珍稀动物了。不是有个说法是复旦的女生都想嫁给老外么?疯狂的学英语就是第一步了吧!这难道还不实际、功利?  
  在复旦,想消磨时间的地方有很多,去图书馆可以证明你最近可能要写论文了,去多功能厅或者理科图书馆看看电影证明最近放假了你又找不到更好的消闲方式,去相辉堂看看燕园剧社的演出可以证明你可能是个文艺爱好者,晚上去曦园或者燕园这些幽暗僻静的地方证明你最近可能谈恋爱了或者是个偷窥狂,每天晚上十点半熄灯以后你找上一群人大呼小叫地到中想网吧去打CS或者帝国时代证明你快毕业了你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最后疯狂一把却发现它如同捏在手里的一团沙子,越想握紧,它流失得就越快。  
  直到毕业的一刻,散伙饭吃完,很多人才想起,赶紧搞一场足球告别赛吧,把平时不踢球也不看球的女生都叫上,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也只有在毕业的时候,用足球的方式来见面,拥抱,哭泣,然后离别。  
  这时候才会有很多女生捶胸顿足:“原来我们班的人踢球这么好看,为什么以前不来叫我们?”  
  “以前叫你们会来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打拼,到最后,失去方知拥有珍贵,世间万事,往往如此而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曾经的“夏朵”  
  夏朵,离复旦校园5分钟路程,黄色外墙看起来是个再朴素不过的小咖啡馆。但当你跨入店堂,你立即感觉到了一个完全让你能静下心来的欧洲小咖啡馆。店里的布置简单却温馨。正因为有复旦这样一个校园,夏朵咖啡店才更有味道。青涩的校园气息,加上小资的情调,让这里看起来亲切并且温暖。  
  黄色的三层小破楼,相对独立的一座建筑,在我这个色弱看来是海军兰的窗子,一楼大玻璃窗垂着半吊的白纱帘,楼上的窗前摆了小盆植物。进门的地方有一棵老藤萝,风吹过,竟有花瓣飘落肩头。  
  一楼的有玻璃顶的走廊座位,有阳光的下午光线很好。白色黄色的墙面,挂了很多简单的像框。到处都是拱形的门洞。花瓶,鲜花干花。复古的楼梯地面花纹。放着很多小饰品的矮柜,色彩丰富的沙发,粉红粉蓝的帷幔,干净的白色桌布,蓝色地中海颜色的门和窗,还有窗外满眼的绿色植物。聚集了欧洲乡村,英伦,地中海的元素。  
  来这里的人大多数是周边学校里的学生,带着书或者笔记本电脑在这里交流聊天。有些很适合一大群人的沙发座,周边还有帷幔可以与外界分隔,感觉很好。经常还看见一些老外留学生在这里和中国学生打成一片。的确,这里的消费不高,十几块钱一杯饮料或者甜品的价格是在市区里是望尘莫及的。大学生还是能消费自如的。下午放很慵懒的爵士,位子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陷在椅子里各得其乐。坐在这里,很容易让人回忆起校园时代的美好时光。  
  二楼靠墙有一个长桌,我好像看到多少年后,四姐妹中有人订婚了,然后大家一起来庆祝,一边回忆青春的风流韵事一边大笑。然后想起一句话,如果谁在夏朵向我求婚,我就嫁给他。  
  这样闲散的度过下午,不说太多话,看看杂志,拍拍照片。我想所谓复旦的小资,大概就是这样,在大好的周五下午,不去自修,而来坚守一些小小的可笑的生活理想吧!正是他的校园加小资氛围吸引了学生,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曾经的“夏朵”。  
    
  小资,不动声色的骄傲!  
  因为这些行走中的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们,复旦还沾着那么一点点贵族气息,至少在今天,复旦的学生没有立志要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急功近利,没有立志要充当精神领袖的所谓精英意识,也没有外院的崇洋媚外自由而无用,这里有研究生命的科学的,但是并没有研制出“昂里多帮”等知名品牌来;有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但却没有创业办网站上市的热火朝天;也有中文系新闻系,但却没有经商搞出版的下海浪潮。如果用个性化的比喻来形容的话,那么复旦大概是一个小资产阶级人家的少爷小姐吧,本领尽管都学着,但再有能力也没想到用它来养家糊口。在华洋杂处、商气浓郁的上海,复旦的学生显得有些“另类”。  
  但是,这不能否定复旦学生的优秀,而且,复旦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优秀是独特的,比如辩论。从1988年到现在,复旦在全国和国际的辩论赛上夺冠不下五次。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上,复旦大学队淘汰了英国剑桥、悉尼大学、台湾大学等队,获得冠军。当时中央电视台直播了整个狮城舌战,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精彩程度超过那次的辩论赛,复旦的辩论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辩论的精彩,蒋昌建、姜丰的翩翩风度更是令人难忘。在复旦的校园里看见蒋昌建,平平常常的一介书生,复旦从来不是产生革命者、富翁、领袖的土壤,但是复旦培养贵族。  
  每天早晨,你会看到那些骄傲而懒散的复旦学生穿过法国梧桐掩映的街道去上课的情景;黄昏时,草坪上通常会有许多躺着看书的男生女生;偶尔,一些摇滚乐手会在篮球场上演出,相辉堂上也常常会有先锋话剧;打棒球的、跳国标舞的、在这里,你肯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在上海,复旦学生身上也难免沾上几分洋气,复旦的学生有些像复旦的校门,谈不上气派,但是每次在照片上看上去,总有一种时髦的味道。也许复旦在国内的大学的论文评选中会永远在第一阵营里,但是从来不会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因为复旦的精华不在这里。  
        也许是因为处在上海这样的一座城市里,复旦是温和的、精致的,而骨子里一直是骄傲的,并且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骄傲。  
摘自《我的大学》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