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抛弃自己人
作者:
张达明
分类:
作文素材
子类:
感动心灵
  罗恩·阿拉德是以色列国防军的王牌飞行员,1986年10月16日,他奉命驾驶F-4鬼怪式战斗机,执行对黎巴嫩真主党一个组织的轰炸任务。刚抵达目标上空时,战斗机不幸因机械故障引爆了一枚炸弹,就在爆炸前的一瞬间,阿拉德与另一名飞行员从飞机中弹了出来,那名飞行员顺利脱险,而阿拉德却从此下落不明。  
  尽管黎巴嫩真主党一再声称没有俘获阿拉德,但以色列政府却坚定地认为,阿拉德不仅依然活着,而且就关押在黎巴嫩的某个地方,并为此成立了委员会,专门收集阿拉德的信息。阿拉德的命运更让以色列民众揪心,他们成立了一个叫“为自由而生运动”的民间组织,向关心阿拉德命运的人募集了1  000万美元,作为对提供阿拉德线索者的奖赏。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经过艰苦谈判后,于2010年达成了一项交换条件:以方以52名在押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囚犯,从黎巴嫩真主党手中换取阿拉德失踪时携带的枪支。  
  当年10月28日,在商定的交换地点,以色列方面铺上了红地毯,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亲自出面,以迎接英雄般的礼仪,换回了阿拉德当年用以自卫的那支阿玛利特AK-7型步枪。在确定枪支的序列号吻合后,内塔尼亚胡含泪将步枪轻轻交给了阿拉德的妻子塔米,并向她鞠躬致意。  
事后,媒体在采访内塔尼亚胡时问道:“以敌方52名人员仅仅换回来一支步枪,这一失衡的做法值得吗?”内塔尼亚胡说:“我们从建国的那天开始,就坚定了这样一种信条:即使世界都已经抛弃了我们,我们也绝对不会抛弃自己人。虽然换来的仅仅是一支步枪,但睹物思人,从那支步枪上我们可以触摸到阿拉德的体温和气味。当然,寻找阿拉德的努力依然绝不放弃!”  
摘自《党员文摘》2014年第3期
  素材解读
生命是无法用价值的多少来衡量的,我们从色列人的这一行为,再次捕捉到了犹太民族顽强生存并取得成就的奥秘。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