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站在最近的地方你就能“看见”
作者:
匿名
分类:
作文素材
子类:
热门素材
     几年前,央视著名制片人陈虻说:“柴静离一个伟大记者的标准,还差一点儿‘宽容’。”“宽容是什么?”柴静问。“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今天,有人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
  其实,刚进央视时,柴静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在镜头前极富表现力:拎着高跟鞋去追一个孩子,或屈身近前握住当事人的手;对采访对象发出连环式追问。那时,她喜欢短兵相接的新闻江湖。
  令柴静今生难忘的,是做《新闻调查》第二期节目《双城的创伤》时的经历。6个孩子集体自杀,有两个死了。活下来的谁都不肯开口说是什么理由。柴静去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里采访……播出后,在节目中为孩子擦眼泪的柴静被指责表演性过强。接受采访的这个孩子跑去看柴静的网站,看到了外界对柴静的指责。结果这个孩子给柴静发了个短信:“我只想告诉你,如果你当初仅仅只是一个记者的话,我不会告诉你这么多的。”那一刻,柴静心头震撼着,羞愧着,反思着。
一向低调的柴静曾在大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是受邀为女记者协会讲课而来。一众女记者真诚发问:“怎样才能像你那样发现新闻?”“你那些精彩的新闻是怎样做出来的?”柴静说:“站在最近的地方,你就能‘看见’新闻……”
素材点拨
园丁浇灌下的美丽花园,怎能比得上历经风雨的自然画卷。作为记者,如果足不出户,怎能得到社会与世人的认可。贴着地面行走,让柴静找准了生命的位置,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活用范本】  
终将逝去的青春(2014年高考江苏卷)
柴静在刚刚进入中央电视台做记者时,自认为拥有青春活力、敢爱敢恨才是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必要条件,可是在进行几次采访之后,当自己“湿答答的青春被一扫而空”,而逐渐被沉稳所取代时,她才知道怎样才能算一个真正的记者。
技法点金:作者阐述柴静的青春在成长中有着哪些变化,事例清楚,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2014年高考广东卷)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
技法点金:为了更好地说明“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这个观点,作者引用了柴静在《看见》抒发的一段感慨,言之有物,论证了论点的同时,抒情意味浓郁。

细心呵护生命(2013年高考江苏卷)
“我对待他人的生命像对待精致的瓷器,轻拿轻放,唯恐损伤。”细心呵护他人的生命,杜绝小过失造成大伤害,才能收获信任,收获感动,收获继续行善的力量。
  探险的人们已经屏住呼吸,放松脚步,但不经意间留下的蜡烛,却逼迫美丽的精灵离开它们的家园。柴静在《看见》一书中说道:“道德不是没有弱点的,我们要看清它,然后抑制它。”因而,细心呵护他人的生命,努力将伤害的可能减小,不使自己善良的心蒙上愧怍的阴影。
技法点金:《看见》一书中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作者这里摘录的是柴静关于道德的一番看法,用他人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想法,是论证常见的一种手法。
新书推荐